金三角之恋(“走近德国”系列文章)

标签:
金三角法兰克福西部美因河、尼达河德国生活感悟走进德国系列文章 |
分类: 德国景观 |
我的这篇文章是中欧跨文化交流协会“走近德国”系列文章之一,发表在《华商报》2015年2月15日。《华商报》为半月报,是欧洲几份重要中文报刊之一,我协会为该报长期供稿。当本文见报时,我已见喜不惊,倒是被岩子所写的前言深深感动了。岩子是旅居德国的诗人兼翻译家,她的语言如此富有诗意,让我品味了好多遍,喜欢至极!
如下就是主持人岩子所写的前言。
是一只活泼美丽的蝴蝶么?
春天,沉迷在千姿百态的花草里;夏日,陶醉在五光十色的野蔌间......
非也。
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年么?
与地里跑的水里游的嬉戏恋爱,跟天上飞的树上跳的对语捉影......
非也。
那么,是谁,是谁?十二个春夏秋冬四千三百多个日出月落,在这里“编织”着“无数个落地无声的三角形,层层叠叠,反反正正”?
是她,一个与你我一般的海外游子;是她,一个远离病魔逢凶化吉的同胞姐妹。
赞叹、感恩、钦羡、祝福,我为她,自心底深处,一个鱼儿也抵达不了的地方......
有人说,生命其实是一种心境;我说,生命亦即升华。
在迟子建的眼中,“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猜想,当所有的灯都被打开的时刻,便似昔月笔下这般曼妙的吧?
这是一块怎样的“金三角”啊!
希望你也有。
以下是我的文章:金三角之恋
我越来越觉得,我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她——那块我亲临其境、形如三角的地带!
除去回国探亲和外出的日子,我常常骑着自行车或甩开大步,在这个小小的区域里游走。不论是出门向左、还是向右,骑车四五分钟,步行也就十几分钟,便能看到一条铮亮闪光的银色长廊,听到那昼夜不息的倾情演奏。我常常选择,沿着窄窄的水泥堤路顺水前行。边看、边赏、边想,还时不时地举起手机或相机,不多一会儿便到达那金三角的顶端——两河交汇处。至于在那里驻足多久,不是取决于老天爷的脸色,就是听从我胃囊的提醒。几乎每次,我都是恋恋不舍、慢慢悠悠地顺着另条河的岸堤返回家中。
算起来,已经整整十二年了。十二圈春夏秋冬轮回,四千三百多个日出月落,我在这里“编织”过无数个落地无痕的三角形,层层叠叠、反反正正!尽管这里的地形一成不变,尽管这里的风景循序依旧,尽管我行走的速度渐渐放缓,可我从来没有厌倦过她,她也从来没有让我失望过。在我的眼里,她就是一个风情万种的金三角!
金三角?!在哪儿?你万可不必破费时间网上查询,再强劲的搜索引擎也是徒劳无获的,因为,她是我心中的圣地,是我赋予我个人所居住环境的一个形象代名词!
说起德国的法兰克福,似乎无人不晓;谈起美因河(Main),好像谁都知道;再提起尼达河(Nidda),恐怕外来人就有些陌生了。如果把这三个名字串连起来,再对照一下城市地图,那么,你就不难猜出这块风水宝地的大致方位了。而我,就居住在那儿。由我家辐射到左右两条河流,再顺流而下直至那个我千百次、不厌其烦、流连忘返的两河交汇口,正好形成一个大约三平方公里的三角洲,也就是我这里所说的金三角。其实呢,她的行政地理位置就在法兰克福西部、一个名叫尼特(Nied)与另一个称作郝斯特(Höchst)小镇的交界处。虽然此地儿名不见经传,但对我来说绝对重要!她是我人生逗留的第三故乡,是我生命延长的加油站,也是我晚年生活的大本营!
(两河交汇处的右侧是Justinuskirche——查士丁尼教堂,建于公元九世纪,是法兰克福最古老的教堂)
我家那位生于斯长于斯,对这里的环境了若指掌,理所当然地成了我入乡随俗的最佳向导。我常常与他手挽手肩并肩地在这块三角洲里闲庭信步,听他絮叨他的父母、他的长兄和表姐以及他曾经住过的几处老房屋,话里话外,饱含着他对本土家乡的无比珍爱。我还经常向他询问这两河的开发和保护历史:为何在美因河上游修建了一座小型水电站,为何这里的河水即便穿过几个大工厂区却还如此清净;为何尼达河的末端曾被人为地“抻直”、现在又耗费巨资再把它给“弯曲”回来。
每当我思乡念母时,就一个人坐在河边一动不动地凝神遐思。尼达河就像一个远方归来的孝女,急匆匆地扑到慈父美因河的怀抱,再随家父马不停蹄地奔向她的祖父莱茵河。特别是我经历过两次较大的手术,需要静心休养时,这里便成了我身心的最佳疗养站,我边晒太阳边注视着水里奔腾的浪花,破浪前进的大船和小艇,还有那呼啦啦、扑愣愣亮翅展飞的野禽,心里充满了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自从我创建了自己的博客,这地儿又为我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写作素材,《美尼图话》,成了我最具特色的原创栏目。
在河边,我和天鹅嬉戏,与海狸鼠玩儿耍,同野鸭、埃及雁、灰雁、北美鹅对话。为了抓拍水鸡和鱼鹰的潜水镜头,我在岸上跑来跑去;为了捕捉苍鹭和白鹭的身影,我站在草中默默守株;为了对焦野兔和松鼠的跳跃美姿,我蹲在地上又像个耐性十足的侦察兵。
春天,我在这里赏花儿,那铺天盖地、五颜六色、木本草本一起争芳斗艳的鲜花儿啊,把我看得不是醉卧在西边就是迷倒在东头儿;河边森林里那成熟的野韭菜,如钱塘江起潮的白浪满眼泛花。夏天,我在这里采菜,那大叶的蒲公英、淡绿的野苋菜、嫩嫩的小龙葵、匍匐的马齿苋、芳香的野牛至、喜水的野芹菜,等等等等,如纷至沓来的嘉宾,让我应接不暇。秋天,我在这里拾果,苹果、野梨、欧李、海棠果、野山楂、榛子、核桃等应有尽有。冬天,我在这里等待,等待着家家户户挂出的圣诞彩灯,观赏灯光与天上的星星互动调情、倒影向河里的鱼儿招手致敬!
(尼达河边的油菜花和森林)
每当我从国内回来,一下飞机就贪婪地猛吸几口那久违了的新鲜空气,如被囚禁的动物重新得到了自由!第二天,便迫不及待地去访我的野禽,去赏我的鲜花儿,去看我的森林,去听我的涛声!
我渐渐地弄懂了,这么多的同胞涌入德国,他们究竟为了什么?!不仅仅是为了那再贬值也身价八倍于人民币的欧元,不仅仅是为了那不比国内漂亮到哪去的洋楼或别墅,也不仅仅是为了换取一张被人羡慕的国际知名企业的头衔名片,还不仅仅是为了孩子接受良好的外国教育,最最重要的,是追求那美好而舒适的生活环境!
这里没有高山,可树木很多、很密;这里没有大河,但河水很清、很净。这里虽是都市城区,却有着不绝于耳的虫鸣鸟叫,有着数不清的野生鸡鸭雁鹅。然而,最令人欣慰的是,这里有雾却没有霾,即使有霾,怎么也冲不出PM2.5的绿色标格!法兰克福已经连续好多年被评为地球上最适宜居住城市的前十名,而我恰好又幸运地生活在她的“肾脏”部位——金三角处。
(尼达河边的小湖)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要我说呢,山的高矮、水的深浅都不重要,无论在哪儿生存,最重要的是周边环境——没污染才是真正的硬道理!
我爱——我的金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