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亲情中国社会武汉感悟 |
分类: 亲朋好友 |
2012年4月15日中午,随着一串响亮的哭声,一个6.9斤的男婴在华中大地出世了——方陈两家添了个小龙仔!瞬间,我荣升为外祖母——我是姥姥啦!也猛然意识到:岁月真的不饶人,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老了!膝下都有孙子啦!——我还能浪漫依旧吗?还敢胡诌乱侃吗?是否得注意一下自己的形象了?
望着那个肉嘟嘟的小不点儿,我高兴得不得了!可一贯手痒的我,还得保持足够的耐性——只看不摸,因为女儿生产的前几天就从网上打印一份新生儿注意事项。除了护士和月嫂,我和亲家母还有来访的亲戚朋友们,只准看不准摸!那照个相吧,也不行,说是闪光灯会把新生儿的眼睛晃瞎了,我说我不用闪光灯,可女儿还是信不着我。这姥姥当的,跟打杂的似的,并没有因为升辈分而受到额外尊敬,感觉有点儿寒碜。行啊,那就多看几眼吧,反正我也是抱着“看(第四声)孩子”而不是“看(第一声)孩子”的目的而来的。一周过去了,我还真看出了一些“门道”。
一、好医院还真有好医生
武汉协和医院,据说是湖北省的最好医院之一。为女儿做孕期检查的是位从美回归的女博士,有副教授和主治医师头衔,虽只陪女儿看过一次,但她给我的印象极佳。就在女儿即将分娩的前几日,友人出面了,要介绍一位知名的正教授,搞的女儿和亲家母既高兴又为难。高兴的是有个“一把手”接生,多少人都求之不得;为难的是,不好向自己的主治医交代,人家已经下达了随时住院观察的指令。亲家母犹豫了一阵,还是倾向那个“一把手”,吞吞吐吐地回绝了主治医给安排好的一个难得的双人间床位。可那胎儿向有意挑战似的,偏偏在周五晚上蠢蠢欲动,我们不得不临时住入一个八人间。
可人家主治医没有任何怨言,还是那么和蔼、那么细心地观察着,并嘱咐护士夜间重点看护,随时给她打电话准备做手术。就在周日清晨,女儿破水了,该医生迅速赶来,而那个已经许诺好的“一把手”却一时找不到,只好由此医生动手了,亲家母拿出了早就备好的红包,塞了几次都被拒绝了。术后,母子平安,女儿很满意,家人很感动。当她查房时,我把两盒从德国带回的巧克力送给她作为答谢,还替亲家母的行为进行了一番解释。她非但没有丝毫的指责,反而说太理解我们的心情了,并说不影响她和她的同事关系。亲家母过意不去,更主要出于感激心理,写了一封感谢信,贴在了网络上。
二、最幸苦的工种——月嫂
以前,咱们总听说“军嫂”、“警嫂”的,视为尊重。没想到,如今的中国特流行“月嫂”一词,她们的需求和收入都令人看好,不少下岗女工加入此行。前些天京城个别月嫂每月收入1.6万元一事曝光,惹的媒体和网民议论纷纷,褒贬不一,大部分舆论同情月嫂,因为她们太辛苦,挣的是损命钱;少数人认为太不规范,超过了医学博士和白领阶层,心里难平衡。我倒幻想自己能年轻十几岁,当个月嫂试试,估计没几天就得让人赶出家门,我哪有那份耐心和毅力啊!万一碰上个夜哭郎,就闯大祸了。
周日那天,我们的孩子还没出生,就跟潜伏在医院里的月嫂挂上勾了。待孩子送到病房,一个四十多岁的月嫂已经就位了。一看就是老手,有健康证、培训证,说的头头是道,干的麻麻利利。我们付给她每天300元,一天工作24个小时,不但给孩子喂奶换片子,还清洗和照顾大人,我和她聊天,知道她曾是下岗纺织女工,入此行已经七八年了。我家宝宝真乖,被她伺候得很规律,白天不闹,夜里不哭,我倒成了闲人,无所事事地东瞅瞅西望望,哪是伺候月子啊,就是前来参观视察的。还是有月嫂好哇,要不然,肯定把我累个好歹的;弄不好,还可能劳而无功呢,现在都讲究科学喂养,把我们过去祖祖辈辈的老传统全给颠覆了,我早就落伍成了白痴。
三、最时髦的产业——月子中心
术后的第五天晚上,母子二人被接送到月子中心——圣玛丽国际母婴会所。这是武汉一家相当有规模的专业母子护理中心。我真是托亲家母的福了,是她一手给安排的,因为她平日还得照顾婆婆和自己生病的父母,又怕我身体招架不住累坏了,就不计高价,把儿媳和孙子送到这里来调养,让我这个土老冒也开了眼界。
这个月子中心坐落在市郊湖畔,外面环境幽雅、内部装修温馨、各种设施很现代。刚刚出世才几天的婴儿就得进行游泳和乐感训练,看着很有趣特搞笑。那里的小护士们几乎都是护士学校招来的实习生,分三班倒,着装统一,形为举止训练有方。我们住在VIP房间比较特殊,两个护士倒班,专门护理一个孩子。初为人母的妈妈们有泌乳师、营养师、中医师、健体师、管家等等一大帮人伺候着,每天一个产妇有三顿正餐和三顿加餐,每餐都是特殊搭配的,还有什么中药调制的月子水,我尝了好几杯,好喝得很。我想起自己和我们的母亲们做月子的情景,天天小米粥拌红糖加煮鸡蛋,用炖猪蹄子下奶什么的,这里完全是另个样。难道我们过去错了吗?生孩子是女人的本能,而现在竟变得这么复杂,而西方国家根本就没坐月子这一说!未来的月子中心肯定会是朝阳产业,说不定以后还会出现机器造人中心呢,呵呵。
四、龙年造人正高峰
居家讲究风水,造人聚集龙年。都说今年的小龙女、小龙仔特别多,我亲眼看到了,一点儿不假啊。雄赳赳的孕妇一波又一波,嗷嗷叫的婴儿一个接一个。我永远忘不了那第一个夜晚,八个病床的房间里将近40人:待产和已产的八人,出生的和肚子里的多于八人,还有陪护(好几家是两位,还有三位的)二十多人。啧啧,简直太恐怖了!有一个外地来的保胎妇,睡在床中间,左侧顺着是自己的妈,右侧倒着是自己的婆,三个大活人加上肚子里的一共四人,一动不动地躺在那,而床边的椅子上坐着她的老公,我被他们震撼得发晕,很可能家里贫困,要不然怎么也得让老人到外面的旅馆去住啊。我女儿哭喪个脸给她的孕友发短信,对方回答说:我这没床位,只能住过道的走廊里!好像我们还很幸运,没生在马路上就不错了。全国各大医院产房都在告急。
大水冲倒了龙王庙,把小龙们都放出来了,一发不可收拾。我再仔细观察一下,还是生男孩的多,十个婴儿六七个男。当我的女婿知道自己得个龙仔,高兴中带有一丝忧虑对着我说:以后找不到媳妇了!我答:咱可得好好培养,否则是不容易啊。对他们方家,正好缺男丁,继承家业,皆大欢喜;对我们陈家,无所谓,我也指望不上借孙子光了;对社会,给本来就倾斜的那方又加了一码。不管怎样,孩子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我们不该重男轻女!反正我很庆幸自己当初生个女儿,让人没机会骂我是个坏婆婆!
还有一事挺让人纠结的,就是B超问题。这武汉大医院都有明文规定,不准向孕妇透露性别,否则吊销你的医生资格,够严的。看来,这也是独具特色的中国国情。我们没啥意见,生啥都一样,也不超标,就是让俺提前准备婴儿用品大伤脑筋,不能太艳,又不能太暗,到处找中色中性的,很不容易!我不希望这种情形继续下去,每个胎儿都享有生命的尊严,每个家庭都有男女知情权。何时我们的国人才能尊重自然规律,真正实现男女平等呢?!
本文作于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于武汉女儿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