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德国社会健康医院亲情 |
分类: 亲朋好友 |
周日,约一同胞好友去郊外,边骑车边聊天。她向我倾诉,她那本来就患病的老公,又出现明显的记忆障碍,可人家既不承认又不肯就医,弄得她很上火。接着,以羡慕的口气说了句:“瞧你那老公多结实呀!”我告诉她,我家那位隔三差五就头疼肚子痛的,可检查多次,都说正常,我也时常闹心。
带着一身疲倦回到家里。没几分钟,电话铃响,一接是老公的表姐打来的。
“我得告诉你一个不好的消息,你可别着急啊……”
什么?老公住院了?!我顿时发懵。“怎么回事儿啊?”
“他的胳膊出了毛病,Schlaganfall!”
我的眼前,立马清晰地蹦出俩词儿:Schlag和Unfall。“被谁打了?是恐怖分子吗?”我异常吃惊地发问。
“不,不是被打!”
“那肯定是车祸了?”我又条件反射似地追问,因为老公此时此刻正在列车上做他的小工啊!
“不是Unfall,是Schlaganfall!”她特别强调“an”的发音。
我这才意识到老公得了一种什么病,是自己把自己“打倒”了。 电话那端传来了姐夫的大声提示,姐又甩出一个英文单词儿:“Stroke!”
“什么?休克了?!”人都这模样了,还说不严重呢!我把Stroke竟听成了Schok!
撂下电话,我平稳了一下糟乱的情绪,就赶紧拨打老公的手机,谁知,铃声竟在屋内阵阵回荡。他一定带走了那部新手机,可号码呢?我竟然不知道!这可怎么办?我慌忙地翻起了字典。先找Schlag,然后按着德语的构词法再找Anfall。一刹那,我认识了一个下辈子也忘不掉的医学名词——中风!这一“打”就突然“发病”,可不就等于“中风”了呗!我怎么就没猜中呢?我为自己的德语和想像力不够劲儿而羞愧。原来,老公在上班期间中风了,他的胳膊……
不会半身不遂吧?不会口歪眼斜吧?那个住院的城市叫“大帝”什么来着?我赶快又查阅地图,寻找那个Kaiser打头的城市。
过了一会儿,表姐又来电话,说是已经打听好了那家医院,明天中午带我一同探视。明天?还得等到明天?刚放下姐的电话,老公便打了进来。听着他那熟悉而流利的口音,我的心率渐渐正常。
第二天,由他姐夫开车,我们一行三人前往我急切盼望的“帝城”——凯撒斯劳滕(Kaiserslaotern)。按照西方礼节,见到朋友起码都要左亲一下再右亲一下,何况夫妻之间。可我看到躺在病床上的老公,还是不习惯当着众人的面吻他,而是紧紧地攥住他的那只患手,听他讲述发生在昨天的故事。
从法兰克福通往萨尔布吕肯的途中,老公一边询问乘客,一边用笔在特制的表格上记录。突然,托在左手上的大本夹子无缘无故地掉到了地上,而他的左手却毫无知觉。继而,整个手臂开始大幅度地乱抖!唉,我的胳膊怎么啦……
窘迫与惊愕过后,他便为自己的肢体遭受病魔的无情“秒杀”而倍感无奈。身边的女乘客急忙去找乘务员,乘务员立刻广播找医生,一位年轻的男医生听到后迅速赶到,并当即拨通了“帝城”的救护站。十几分钟后,一辆救护车已停靠在站台,老公被强行抬上了车。他说他很想自己坐在里面,可人家不让。半小时后,他已经躺在医院里输液了。经检查发现,他的右脑有一小块栓塞。而今天,他的手臂已经挥动自如,只是手指还有些麻木。
提起这一突发事件,用zum
Glück一词来形容再恰当不过。老公真的很幸运!如果不是联系得当、救治及时的话,很可能发生可怕的偏瘫后果。除了感谢好心的乘客、乘务员和医生,还多亏人家德国具有健全的医疗体系及救护系统:无论何时、何地、何人都不误事儿!
除了安慰他,我又禁不住地埋怨几句:“跟你说过千遍万遍,不要晚上吃太多的甜食,不要过了半夜还看电视,可你就是不听!这下好了,跑这么老远住院来了!”而他的回答得既乐观又贴切:“我可以在此‘无老婆(Urlaub度假)’一星期!”
本文作于二零一一年十二月初 发表在《欧华导报》二零一二年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