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好友——莫妮

(2013-06-07 13:18:34)
标签:

友情

人物

感悟

分类: 亲朋好友

我的好友——莫妮

 

今年五月三十日,是我的好友莫妮五十周岁的生日。在德国,给亲朋好友寄张生日贺卡,是一种非常流行且历史悠久的礼节,即便已进入了无孔不入的网络时代。但对于她,仅寄张贺卡,还不足以表达我对她的感激和祝福之情,因为,她已超越了我所定义的普通意义上的朋友,她是我此生最亲密的国际友人,改变了我后半生命运的贵人。我决定,除了寄张贺卡,还为她写点儿什么。

我俩是八九年夏天相识的,那时的她,还是一个正在做博士论文的学生。怀着对中国的无限向往,她来到了我的家乡,参加一项诺曼基金会组织的课题,成为我一位男同学的同事。正在苦学汉语的她,很想找一个对话伙伴;我呢,刚被单位派遣到外贸公司,急待提高英语水平。于是,老同学牵线搭桥,我们一拍即合,开始了一对一的互助互动式学习。每周两个晚上,我到她下榻的宾馆跟她聊天,她用汉语,我纠正她的发音或理顺她说的句子;我说英语,她帮我找找毛病。我俩很快成了朋友。

我特别喜欢她,不仅仅是她那流利而标准的英语,彬彬有礼的教养,及聪明好学的钻劲儿,还有她那回头率超高的外表。她是个纯血的日耳曼人,一米八十的苗条大个,蓝色的眼仁深嵌在非常白嫩的脸庞上,嘴边总是挂着迷人的微笑,好像一幅复活了的蒙娜丽莎,令人百看不厌,我的一位女同学给她起了个富有诗意的雅号——白鹭。我俩熟识以后,她时常骑着自行车到我家来玩儿,跟我学包饺子,做中国菜,我的女儿总爱依偎着她。

那几年,她每年一次中国,每次都呆上几个月,我们一直互有往来。即使她身在德国,也经常跟我用英语通信,虽然她能比较流利地用汉语对话了,但书写汉字还不行。除了工作,她还酷爱旅游和作画。她走过中国的许多地方,有时独来独往,有时随同事或她的男友。记得是九四年的秋季,我又盼来了她的来信,她悲观地写道:我可能再没机会去中国了,因为我们的项目因政治原因被中国政府取消了……哦?我怅然无语。九五年末她结婚了,并寄给我好几张婚礼照,哇啊,太漂亮了,她穿的竟是中国的白色旗袍,可见她对中国的热爱程度,绝非一般!

我以为再也见不着她了,可从未料到,不仅后会有期,她还为我拉线做媒。

那是九九年初,正在非洲闯荡的我,收到了她的回信。跟她无话不谈的我,敞开了自己的心扉:这里的天气太热了,生意也不好做,我很想去德国看看……我知道,德国签证很难,能留在德国更难,如果能嫁个德国人就好了……可万没想到,这位很了解我的家庭和工作背景以及离婚状况的她,竟然悄悄地为我准备了一套可行方案,一边帮我找份私人工作,一边为我介绍可靠的男士,以便同时解决婚姻与居留问题。

不久,她寄给我一打交友信件,我惊喜交加:莫妮,太好了!你真的好实在哦!我选中了一位大学教授,开始与他"鸿雁传书"。后来,我与此人相约在阿姆斯特丹,又一起飞往中国,但因多种原因,没能走到一起。

世纪末尾,我终于单身一人飞到了德国。莫妮把我接到她的新家,一个带有花园的三层联体房,并把我安排在一间宽敞的客房里。第一次到德国,就住在德国人家里,现在回想起来,肯定做了好多不得体的事儿。可当时的我,如同住在亲戚家里一样,虽然有点儿拘束,但也算随意,因为她有个很懂中国的老公,还有两个特别招人喜爱的男孩儿。小的刚会爬,大的会说话了。那个大孩子总叫我的名字,我觉得怪怪的,后来听到莫妮的侄女一口一个"莫妮"叫着时,我心里就平衡了,并开始留意德国的风土人情。

她为我引见了一位耋耄之年的老妇,是她原来的对面邻居。莫妮搬入新家后,一直放心不下的就是这位孤寡善良的老人,如果我能照顾她,是再好不过的事了,一来有住处和不错的收入,二来可以学习德语,结交朋友等等。很遗憾,我和老人没缘,没几天,老太太就不得不住院治疗去了。我还是托莫妮的福,很快找到了一位曾经在国内就认识的在读博士,此人又把他的朋友介绍给我,随后我又认识了几位留学生。这还不算,莫妮又为我介绍了另外一位离异男士,更幸运的是,我还找到了一家生意伙伴,为再次踏入德国做好了厚实的铺垫。而这一切,应验了那句老话:在家有父母,出外靠朋友。

最让我感动的是第二次来德,从北京直飞法兰克福机场。当我拉着行李走出大门时,莫妮一手领着大儿子,一手拎着个车篮(篮子里装着她的小儿子)向我奔来,我兴奋地与她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上车那会儿,孩子很安静,可开了不一会儿,小儿子哭了起来。我让她停车,她说不行啊,这是高速公路,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大,还传染了大儿子,此起彼伏的,让我特别揪心难过,而莫妮非常镇静,还是正常行驶,一直开到休息区才安顿一下孩子。从波恩到法兰克福,大约二百公里的路程。为了我,她带着两个幼儿提前赶到机场,又把我原路接回家去,每当想到那一幕,我就觉得对不起她,为什么不再转一次,到科隆机场或乘火车去波恩呢?!她是说过,哪个机场都可以,我开车接你,可我只图自己的一时方便,却没有考虑她带着两个孩子出远门的难处。好长一段时间,我都为我的自私行为而后悔!

还有一件事对不住她,是因为第二个德国男人。那人是个富翁,可我对他滋生不出一点儿爱慕之情,又不想仅为了居留而利用他。因此,当我第三次到德国的时候,我让莫妮替我保密,谁知那人常向莫妮打听我的去向,弄得莫妮很是为难。正统的德国人可不像我们,都会说善意的谎言,有时还编得天衣无缝。当我终于找到一个比较满意的德国男友时,莫妮很高兴,还寄来了结婚礼物。零四年夏天,她从休假途中特意绕到我家做客几个小时。我有这么一位善解人意、助人为乐的德国女友,真不知哪辈子修来的福缘!谁说德国人固执、自私、排外,我就会想起她,慢慢地发现,像她这样的德国人还真不少呢。

去年圣诞节期间,搭朋友的车,我特意到波恩与她见了一面。快五十岁了,已有二儿一女的莫妮,体型依如二十年前,苗条匀称。更让人佩服的是,她并没有因为有了孩子而停止工作,尽管她的工作与她所学的专业关系不大,但她一直坚持上半天班直至今日。更耐人寻味的是,她是虔诚的天主教徒,老公则是基督新教徒,每到礼拜天,她带着孩子去她的教堂,老公则去另一座教堂,且俩人的感情一直和谐如初。这些年来,她老公多次因公务飞往中国,而莫妮却因孩子和工作的拖累,没能随行一次。

这次见面,莫妮还试图用汉语和我交谈,不过,比起二十多年前可差多了,语言这东西不用则退,一点儿也不假。她表示,现在孩子大了,还会去中国看看的。好哇,我说,中国的变化太大了,希望有一天,你我能一路同行!


本文作于二零一三年五月二十六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爱心接力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