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6.2.7

(2025-11-11 10:35:43)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七课,本节课有两个重要的内容,一是了解地球运动对生物的影响;二是学习使用思维导图总结归纳有关地球运动的知识。教科书提倡以小组为单位,学生通过资料整理和归纳,梳理昼夜变化和四季变化对生物影响的现象,了解地球运动对于生物的影响。教科书的研讨和拓展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交流、汇报以及对本单元整体内容进行了一个完整的梳理。
本课内容聚焦在昼夜对生物的影响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上,并让学生在资料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万物之妙、自然之奇,体会自然的力量、生命之坚强,并对自然产生敬畏之心。在拓展环节中,要求学生课后用思维导图进一步总结归纳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同时,鼓励学生使用多种表达方式总结学习成果。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昼夜和四季是由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形成的。在二年级下册,学生已初步感知过四季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生活中也知道某些动物在夜间活动等现象,但没有明确地球运动和昼夜、四季的变化相联系。本节课中,学生通过查找、记录、归纳等方法整理四季和昼夜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的例子,学生对这有浓厚的兴趣。但是,学生的记录能力以及对地球运动规律认识的不足,让学生会有分辨不清的情况,需要老师积极引导观察,有时要讲解现象的具体特点。
二、教学过程及反思
学生是有一定的认识基础的。在二年级时,学生学习了关于季节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积累了一些相关的科普知识,也有一定的思维导图归纳能力,可以培养单元学习结束后用思维导图归纳知识的习惯。
学生在表达过程中,尤其要表达清楚概念之间的关系,比如运动特点和现象之间的关系。学生对概念关系的表达是验证学生是否真正理解地球运动的关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6.2.6教学后记
后一篇:6.3.1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