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6教学后记
(2025-10-29 13:58:57)一、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基于课程标准的“地球每年自西向东围绕太阳公转,形成四季等有规律的自然现象”学习目标而设计。前一课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了解了它们的变化规律。本节课则尝试探究地球绕太阳公转与四季变化的关系,并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为后续学习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做铺垫。
本课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了解地球公转的特点,推理得出四季变化与地球公转有关。二是初步尝试探究四季变化的成因。但由于四季变化的成因非常复杂,是由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地球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角度与方向保持不变,探究难度大,学生理解难度也大。故本课并非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探究活动得出科学、准确的四季变化成因,而是纠正学生常见的一个错误观点。
通过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自转的特点以及四季变化的自然现象,但对于地球的公转特点不甚了解。许多学生对四季的成因有着较为普遍的错误认识:夏季地球离太阳近,温度高;冬季地球离太阳远,温度低。以学生目前的知识与能力储备难以真正理解四季的成因,通过本课学习不仅要纠正学生的错误观点,还要在学生心中埋下继续探究的种子。
二、教学过程及反思
小组共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的方法,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一机研分地球公 转的特征。学生处干信息高度通电畅的状
态。可以立即输入所学也能立即讨论疑问, 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与速度,也提高了学生
的专注度,为准确全面了解地球公转特征打下基础。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公转特征中与 四季变化相关的证据,得出四季变化与地球 公转有关。再通过证据的层层呈现,让学生
逐渐发现四季变化与公转有关的证据中,近 日点和远日点并不能作为四季变化与公转 有关的证据。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证据意
识以及批判性思维。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