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
(2025-11-11 10:41:05)
一、教材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列举很多工具,对常见工具的使用较为熟悉。但要分析工具和技术之间的联系时,就会感到很困难。生活中学生更多地关注工具是否好用,同种工具的不同用法以及不同工具背后的技术支持是不清晰的。使用工具时,新手和熟手之间也存在经验上的差异。当然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安全意识和实践能力,也能对不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课堂反思
对于工具,学生通常能说很多,但对于技术,学生的认知还停留在具体事、物的层面,此处提问是为了唤醒学生对工具和技术的关注与思考,激发学生的探索兴趣,因此无论学生回答得是否完备,都应当给予鼓励和认可,即使是一些错误的观点,也可以暂时搁置,让学生在学习本课的过程中进行自我纠正。
首先让学生在不用任何工具的情况下打开核桃,当学生发现徒手取核桃仁很困难时,自然会想到借助工具来完成任务。然后让学生使用不同的工具,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慢慢总结出方便取出核桃仁的方法,也就对技术有了亲身的体会。最后让学生使用核桃夹取出核桃仁,即将特定工具与普通工具进行对比,使学生深刻意识到特定工具是为了特定情形、运用了特定技术而设计改进的工具,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工具与技术关系的理解。
让学生从理论回到实际生活中去,感受工具给我们带来的方便,理解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使用场景,恰当地使用工具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本课是"工具与技术"单元的起始课,大部分学生对于工具和技术有模糊的认知,如工具是平时经常使用的物品,技术是科学知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工具和技术的具体定义,对工具和技术的关系也不清楚,因此,需要教师借助一系列的探索活动来帮助学生形成新认知。本课立足于学生对工具与技术的前概念,引导他们经历"没有工具→使用工具→使用特定工具"的探索流程,从而发展学生对工具与技术的新认识,让他们意识到技术创造了工具,如何使用工具就是一门技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