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新闻提示
针对宜家公司在北美市场召回部分抽屉柜产品但不涉及中国市场的情况,上海质检部门第一时间约谈了宜家(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要求宜家公司切实履行企业质量安全主体责任,认真排查产品安全隐患,确保消费者人身财产安全。质检部门将进一步对有关情况进行核实,督促宜家公司严格遵守中国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切实保障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宜家中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召回范围不包括中国,是因为该系列产品符合中国标准。
长期以来,宜家一直把自己塑造成时尚潮流、亲民、品质过硬、风格独特且价格低廉的品牌,在中国也确实拥有不少的“粉丝”。中产、白领、追赶时髦的人们,也总爱动不动就去宜家看看。
只不过,这个美好的“姿势”现在打了折扣,当“马尔姆”抽屉柜因为倾倒导致儿童伤亡在北美召回后,宜家并不打算在中国市场采取同样的措施。理由竟然是,北美召回是基于当地标准,中国不召回,是因为符合中国的标准。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中国新闻网的报道称,根据中国儿童家具强制性国家标准《儿童家具通用技术条件》要求,所有高桌台及高度大于600mm的柜类产品,应提供固定产品于建筑物上的连接件,并在使用说明中明示安装使用方法。尽管宜家也在号召消费者将柜子固定,但显然,“马尔姆”系列自身并没有做这样的准备,今后是否提供固定配件与说明也无进一步说明。
据媒体报道,宜家存在倾覆风险的家具远不止“马尔姆”一个系列,而是涉及102个子系列抽屉柜,其中在中国销售的有22个。也就是说,问题远远不止已经浮出海面的这些。
为此,新华社发文建议宜家严格遵守中国法律,“不能只谈标准不谈责任,更不能只谈标准不谈法律。”还有专家认为,宜家的问题不是“标准不同”,而是“设计缺陷”,实际上,中国的相关法律和质量标准都是完善的,“即使没有强制性标准,企业出于对中国消费者的安全保障义务也应及时召回。”
媒体言之凿凿,更显得宜家单方面强调“符合中国标准”的“姿势”很是难看。但和宜家这样的企业谈道德、谈责任、谈义务,似乎也显得过于苍白。既然产品安全性是硬指标,那用“情怀”来说服宜家显然也是不够的。除了“情怀”,纠正其错误“姿势”,还要真正让舆论与法律发挥作用。
有一点必须注意到,就是宜家在北美召回问题家具,也不是主动的,并非因为其只对北美消费者尽义务、负责任。起到关键作用的是美国消费者产品安全委员会(CPSC),在一个又一个案例发生后,正是这一机构与宜家美国进行了交涉,才导致宜家做出召回的决定。
在中国,能起到这一作用的,包括工商部门、质检部门。在约谈时,除了对商品提出安全性的要求以外,还应该明确告知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国际通行的商业规则,告诉他们出了问题将面临什么样的后果,包括赔偿和处罚。账算清楚了,压力也就到了,相信精明至极的宜家不会因小失大,不会再站在原有立场上诡辩下去。
同样,消费者也应该知道,召回不召回在宜家,选择权却在消费者一边。企业的口碑是最核心、最值钱的东西,如果消费者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对产品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相信宜家的“姿势”也会变得好看一些。所有的权益,都不是白给的,都是依法争取来的,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