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假日也需“供给侧改革”

(2016-03-01 16:12:01)
标签:

杂谈

目前,已有10个省份提出了增设地方节假日意见,主要基于民族民俗、纪念日和适宜旅游出行等三方面考虑。我国法定节假日为11天,与世界平均水平接近。但时间管理的制度性安排太强,不利于个性化发展,需要重视并保护公民的“时间权利”,不打折扣保障带薪休假、双休等法定假日权利;且应更加灵活地给予地方放假权力。(据新华社)

尽管我国法定的节假日不少,但很多人还是受困于休假难、休假累。

究其原因,一是企业领导认为员工休假会增加成本,所以在很多地方,带薪休假长期得不到落实,就连法定节假日都会“蒸发”;其次,就是有部分领导认为职工休假会给经济带来损失,不愿意认真对待人们的休假诉求;第三个原因是假期安排过死,人们总是集中在同一时间出游,许多旅游区人满为患、价格高企,而消费者感觉多花钱没有得到享受,反而疲惫不堪。

如何能保证人们能够得到假期,又如何能保证人们在假期里喜欢旅游、购物消费,且心情愉快?其实,民间的智慧是无穷的,新华社报道中提到的两个办法,就值得一试。

一是弹性工作制。除了鼓励大家在家上班、灵活安排时间之外,假期也应该增加“弹性”。

举个例子,很多地方开始试行“两天半周末”,那个半天还要赶路上下班,就很不合算。与其将这个半天固定下来,不如设计在某些季节如盛夏或寒冬周末休息三天,另一些季节休息两天。这样,人们在最为辛苦的时间段多得到整天的假期,完全可以安排一些旅游项目,时间利用的效率,也会比“两天半”高得多。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增设地方节假日。在带薪休假落实遇到困境的时候,增加地方的节假日,以法定的手段保证一下大家的假期,是个好办法。中国的节气、传统民俗日非常多,给增设地方节假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需要注意的是,在设计地方假期的时候,各地的政府都应该有“错峰”、“错时”的概念,大家别把假期往同一天设计就好,不然会造成新的“节日拥堵”。设置地方节假日的关键点在于放权,给予地方政府明确的放假权力。相信这个权力,在权衡利弊后是可以放下去的。

提倡增加假期的另一个缘由,还在于延迟退休制度即将实施。既然人们要以这种方式增加工作的时间,那不妨把增加假期,作为一种常规福利,交给民众。这样一来,可以刺激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从长远来看,还是非常合算的。

如何保障公众的休假权利,并且让人们的假期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这里面是有大文章可做的。要做文章,就需要动脑筋,改变假期确定权力过于集中的现状。

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习俗差别都不少,不如因地制宜地设计假期,让人们多休些假,休些舒服的假。弹性休假和地方性节假日,都是不错的思路。灵活应该成为保障人们休假的“快速通道”,从某个角度来说,这也算是节假日的“供给侧改革”。

本报评论员  程赤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