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路边的野“码”不要扫

(2015-12-17 19:37:46)
标签:

杂谈

新闻提示

    北京市城管执法局联合市公安局网安总队召开电商企业宣传营销宣诫会,“51用车”“饿了么”因非法散发小广告被处罚。城管将联合有关部门,严查电商“二维码”小广告。

    (据《北京日报》)

    近日,随着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召开,一个既有历史韵味更有十足网味的水乡古镇呈现在了与会者面前。据报道,如今“身无分文”就可以游遍乌镇,因为入场有专属二维码,租赁公共自行车也可以通过扫码实现,就连乌镇一些酒店的床单、茶具上都带着二维码……

    互联网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移动终端和无所不在的二维码也让我们可以更便捷地获取资讯、商品与服务。比如今天还有厦门媒体报道说,从明年3月起,只需拿起手机,扫一扫从业证上的二维码,马上就能知道准备聘请的保姆叫什么、来自哪里、健康状况、从业多久、专业特点等个人执业信息……

    二维码的便捷有目共睹,但是我们也时不时会看到这样一类消息,比如“淘宝卖家发假二维码,扫一扫 500元没了”、“网购扫二维码支付 被骗4000元”。被骗钱的或许是少数,但是扫完二维码个人信息泄露、收到各种骚扰广告的情况可以说非常常见。所以,扫码可以有,但也不能让二维码这么野蛮生长下去,相应的制度与监管都得跟上。

    这一次,本市城管严查“二维码”小广告,对于散发非法小广告的电商处以罚金,显然有利于环境的净化。但是从相关报道来看,这些电商受到处罚还是源于“擅自散发宣传品”的“传统理由”,只不过以往路上散发的楼盘小广告上印的都是销售员电话,如今电商小广告上印的则是二维码。

    在公共场所,尤其是人流车流密集的地段擅自摆摊散发宣传品往往会给交通安全带来隐患,散发的广告宣传单页如果被随意丢弃,还会导致现场一片狼藉,所以这样的行为违反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条例、城市交通安全等多项法规,理应受到惩处。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传统街头传单带来的交通与环境问题之上,二维码广告还可能为手机病毒、山寨诈骗网站提供新的传播渠道。

    所以,我们一方面需要为二维码广告制定规则,比如说扫过之后只能打开广告页面,不能擅自加载任何插件或应用程序;比如说即便经过用户许可加载了什么APP,也不能擅自和手机通讯录、支付宝之类涉及隐私、财务安全的东西自动关联。

    另一方面,城管、公安、网监等部门应该携手合作,严查二维码背后的病毒、木马、山寨网站。

    对于正规的电商企业来说,在营销宣传上加强自律同样重要。互联网并不是法外之地,从宣传到销售都要遵守既有的法律法规,如果乱来反而会让消费者对品牌的身份认知发生混淆,傻傻分不清哪些是信得过的大企业,哪些是山寨小公司甚至别有用心的诈骗者。

    当然,不让二维码泄露信息甚至诈骗钱财,广大市民提高防范意识同样重要。“路边野花不要采”的俗语如今改成“路边的野码不要扫”或许更为贴切。只要老百姓擦亮双眼,不要扫那些来路不明的二维码,不要打开不明链接,不要下载不明程序,就不会因占小便宜吃了大亏。

    本报评论员 庞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