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18岁男生弑师 就是“教育失败”?

(2015-12-10 21:26:39)
标签:

杂谈

从昨天开始,新华社稿件《邵东杀师案嫌疑人:“他妨碍了我看小说、睡懒觉的生活”》在整个舆论场引起巨大波澜。


4日早晨,邵东县某中学高三男生小龙(化名)当着母亲的面用刀捅死了班老师滕老师,他对绝望痛哭的母亲说:“要不是刀被抢了,我就把你捅死。”在看守所里,小龙还对记者表示:“(滕老师)除了有点啰唆,其他还不错。”“有什么好后悔,做都做了。我又不认识滕老师的家人,为什么要感到抱歉?”


据报道,小龙酷爱玄幻小说,两三百万字的小说,两三天就能看完。最喜欢“腹黑的、智商高的、感情淡漠的反派角色”,会有小说里的情节而哭泣,“哭完了,第二天内容就忘了”。遇害的滕老师被学生们称为“滕亲妈”,他说自己就像老母鸡,学生们就像小鸡,他把他们呵护在羽翼下。


简单的细节累加,很多人将此事解读为“网络小说对青少年的毒害”、“母鸡教育需反思”、“学生压力太大”,还有人认定小龙具有“反社会人格”。


近年来,校园暴力屡有发生,由此引发的留守儿童、爱的教育等话题也一再发酵,但把所有发生在学生身上的暴力案件都归咎于教育失败,未免简单粗暴。


首先,18岁的小龙已经成年,而且反社会人格犯罪与普通犯罪一样负有完全责任能力,至于反社会人格的形成,就更是一个极其专业的话题,它可能源于童年时期的经历,也可能是天生的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小龙是不是反社会人格,他的人格如何形成,他要如何为自己的杀人行为付出代价,这些都应将由专业人士评判。


其次,小龙说他的父母“只关心成绩”,小龙月考交了白卷,老师要找他和他的家长谈话,对于一个高三学生来说,这样的家长和老师,这样的教育方式,很离谱吗?


接下来,等待小龙的,是法律的制裁,或许还有专业的精神鉴定;而现有教育体制是不是要为这个年轻人的恶行承担责任,值得商榷。


中国的教育体制确实有不完善之处,比如减负与升学之间的矛盾、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间的矛盾、偏远地区与大中城市教育资源分配的矛盾等等,这些矛盾长久得不到解决,学生接受的教育不全面,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矛盾,就得动“大手术”,比如调整考试模式、课业设置等,但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比高考更为公平的人才选拔机制,也就还得执行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


在这样的体制下,小龙在过去18年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如果老师、家长换一种教育方式,他还会不会做出弑师的暴行,这很难讲,但可以肯定的是,小龙的故事并不适合“推导”——不是所有读网络小说的孩子都会变成小龙,也不是所有高三的学生都会冒出“杀老师”的念头。


小龙弑师案中有很多突出反思问题值得反思,比如他如何买到如此危险的刀具?又是如何把刀具带进校园?再比如普通人如何分辨身边的人是性格内向和心理障碍?对心理障碍且未就医者是否该监管?


与其从庞大的教育体系中寻找小龙弑师的心理根源,不如就把此事交给执法机关。教育改革的动力应该来自时代而不是特殊个体的需求,当个案发生,把板子打到教育身上,操作很简单,但一味指责显然无益于对下一起个案的防微杜渐。


文/米小禾

编辑/熊颖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