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因涉嫌违法违纪接受调查,高招腐败引发热议。业内人士指出,高校试点自主招生在具体执行中,有的异变成为权力和金钱的交易。东部某院校工作人员坦言:“‘点招’随行就市,由于今年点招指标下降,一个名额已经由去年二三十万元涨到了100万元。”
一位211高校负责人也坦言,对于主管领导来的照顾某考生的“条子”,学校只能通过自主招生的途径将其录取。211高校负责人的坦言很真诚,笔者认为,只要这种“条子文化”不除,招生就黑幕难绝。一方面,条子文化扰乱正常的招生秩序,让下边的人不得不畸形招生;另一方面,“条子文化”有不健康的示范效应,你权力者搞特殊,我基层人就搞权钱交易。
一位高校招生办工作人员透露,每年高考录取结束后,由于招生指标未完成、被录取考生放弃等原因,一些高校会通过补录完成招生计划。虽然补录也有最低分数限制,但因信息不对称、监管不严,成为权钱交易的重灾区。调换专业衍生成花钱“买”好专业。吉林省教育厅原副厅长于兴昌的众多受贿记录中,大部分皆与考试录取、调整专业有关,其第一笔受贿就来自于帮助一个学生调换专业收取了1万元钱。
为什么监管不严?很大一部分原因出自领导递条子上,监管者有可能还是递条子者,如何能保证监管到位呢?其实,“条子文化”不仅在招生领域存在,就业、医疗等领域也存在。“条子文化”承载的是特权蛮横、钱权交易,破坏的是正常秩序和公正公平。
“条子文化”是法制建设的绊脚石,是违法乱纪的动力源。“条子文化”不除 ,招生黑幕难绝,期盼早日撕破“条子文化”。
殷建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