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除违建是一场持久战
(2013-08-27 08:32:09)
据本报报道,昨天是北京人济山庄“最牛违建”15天限拆日期的最后一天,引爆北京拆除违建热潮的空中别墅,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同时,北京市严厉打击违法用地违法建设专项行动指挥部办公室于今日在媒体上发布公告,对全市5个区县5处已经实施冻结房屋产权交易手续的违法建设项目,进行统一的公告公示,对违建业主做出拆除违建提示。
人济山庄“最牛违建”,引发的不止是对某一处违建的口诛笔伐。它带来的是北京市对违建的一次全面清理与审查。前几天318处有违建的房产被冻结交易,加上今天5处违建的业主姓名与住址被公示,彰显了政府治理违建的决心。
一个现象非常值得人们深思,北京对违建的治理似乎从未停止过,今年3月份,就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治理违建专项行动;5月份,还曾经宣布市领导将到各区县检查,相关部门要进行暗访,对无法实现违建零增长的政府领导要问责;7月份,宣布4个月内拆除了500余万平方米的违建……但就是在这么严的风声下,人济山庄的违建还大摇大摆存在着,如果不是媒体关注,恐怕还会存在下去。许多区县的违建也顽强生存,拆不胜拆。这说明仅仅彰显决心已经不够,靠专项行动,也不能完全遏制违建的出现。
拆除违建是一场持久战,说它持久,是因为数量多、分布广、情况复杂,很难一举全部清理,而且容易死灰复燃。违建本身的情况也很复杂,有单位的,有个人的,有大款的,也有普通百姓的。从性质上来说,有占便宜夺占公共空间的,也有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当然,也涵盖小产权房。
所以,拆除违建不能靠义愤,只能靠科学。不能寄希望毕其功于一役,而要长期坚持。做到科学,首先就要对全市的违建做一个摸底排查,心中有数,分门别类,做出整治的规划来,是先城区还是先郊区?先单位还是先个人?先新建小区还是先老旧小区、平房?诸如此类,一样一样来,逐步缩小违建存在的空间。而不能像以前那样,民不举官不究,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直到邻居不堪忍受,媒体集中曝光才有所行动。管理部门心里有谱,才能有条理地、主动地去清理整顿。
此外,追究责任的程序一定得有,责任一定要落实到底。现在出现违建,政府官员需要担责,那么物业公司担不担责?很多小区的违建,其实都是在物业公司的默许下出现的,有的还是向物业缴纳了“保护费”才得以“合法”开工。这里,必须要对物业公司的责任进行追究,要求他们接受处罚,交出非法所得。同样,违建的拥有者以及小区物业,也必须向受到损失的居民进行赔偿。这个程序,必须设计得合理合法、公正明确。
当然,打击违建一定要坚持合理合法的做法,每一项行为,都要找到法律依据,依法行事。比如对违建业主信息的公示,是第一次,就一定要有法可依。以前公示的多为单位,这次面对个人,可能情况会更复杂些。要坚持以合法的手段治理违法行为。对于各方面的疑问,都要及时回答,避免发生衍生的诉讼和意外的冲突。
本报评论员 程赤兵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