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面对请吃  法官去得?去不得?

(2013-08-14 08:20:58)
 近日,最引发公众关注和热议的事,莫过于上海高院法官集体招嫖事件,这一事件引发了社会对法官这个群体在面对和处理各种关系时的思考。

 

    委屈  请吃成为潜规则难避免

 

    西谚曾将法官比作最接近上帝的人,也将之比同皇后,认为“法官的贞操不容怀疑”。一个以实现公正为全部要务的法官,只要被人们怀疑与当事人有某种不正当的关系,他便不足以再担负运送正义的神圣职责。法官集体招嫖,无疑将整个法院系统拉进了“史上最灰暗时刻”。

    这也使得很多法官感到不平,“为什么那么多人关注热议出事的法官,却无人关注退休、受委屈甚至殉职的法官,那些默默承受着社会矛盾垃圾桶压力、拿着少得可怜的薪水天天加班的普通法官?谈到职业道德的时候,无不拿最高的要求来衡量,谈到是否有相称的待遇及保障时,又有多少人真真正正为法院和法官呐喊过,做过实事?”

    不可否认,法官群体的确有着害群之马。抛开上海高院这样的败类不谈,在当下不良风气下,有些法官的出格形为可能有难言之隐。以法官团体最让公众所诟病的“接受请吃”为例,这是“八个不准”、“四条禁令”、“五个严禁”等规定严令禁止的。而在各地法院“请吃”仿佛成了潜规则的环境下,并不是法院、法官的洁身自好能杜绝的。

 

    无奈  领导干预无法独立办案

 

 

    在目前法治背景下,敢于违法办案的法官可谓极少数。可是为什么当事人、律师还要对法官请吃呢?首先在于法官有为他们谋利益的“能量”。一方面,法官在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有一定自由裁量权。这不仅体现在实体上的酌定权上,也体现在程序上。如只要在法定期限内,先办谁的案子,先执行谁的案子,都是法官或者上级领导说了算。而迟到的正义则可能成为实现不了的正义。另一方面,有时双方争议如果通过法律明文规定解决,也许对双方是两伤的结局,而如果通过法官促成调解,则可以使双方实现共赢。 

    其次,法院、法官很多时候无法独立办案。本院领导干预,地方党政领导干预,政法委、人大等机构干预,种种依法或者依潜规则的干预让法官根本无法根据自己对事实和法律的把握独立审判。而领导为干预案件,时常成为法官和当事人之间的“皮条客”。北京顺义法院落马法官马维增、孟成、安金宝等就是被该院副院长龚东升和当事人从饭桌上一步步拉下水的。

 

    现实  法官的前途领导说了算?

 

    平心而论,法官一般不好拒绝领导的邀请。因为法院如今仍然是行政化管理,法官的评优、升职,都是领导说了算。也许有些地方可能会采取形式上比较民主的方式,但最终也还是领导拍板,至少领导意见占其中很大一部分比重。

    某种程度上,法院的领导可能会决定法官有没有发展前途,并且只要陪领导接受请吃,才能成为“自己人”。很多领导有调案子的权力,只要他想栽培某个法官,就能把好案子给这位法官。所谓好案子,最主要是当事人不闹腾、事实简单的案子。还有就是串案,原告被告有一方相同或者法律关系相同。法官只要结一个案子,写一份判决书,其他案子套打就行,结一个等于结了很多个。

    而不受待见的法官只能接那些当事人相互矛盾冲突激烈,怎么判,都不能使双方满意的案子。这样的“难案”,一个法官每个季度能结出几件就不错了。可是,如果是“好案子”,一位法官配上两个书记员一年结案1000多件,根本就不是问题。这样差距就一下子显出来了。其实,对于法院内部人士,什么“年结几千案”,什么“胜败皆服”都是放卫星的笑话。先把好案子挑出来,大部分人都能够做到。

 

    道德   法官必须高于行政官员

 

    再者,在基层,尤其在小地方,圈子就那么大,当事人和法官之间经常直接就认识或者有共同认识的人。在熟人社会中,当事人请吃,法官一拒绝就要得罪一大帮人,作为个体在当地就要获得“不好”的名声。而在大城市,很多法官的大学、研究生同学就是律师,有些时候难以分清哪个是请吃,哪个是同学聚会。

    最后,正如有些当事人不信法,只信访一样,也有些当事人不信法,只信请吃。即使法官严词拒绝,即便依据法律规定,法官将支持他的主张,他也将通过各方面压力,逼迫法官出来,大有不请吃法官,誓不罢休之势。

    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法律上,法官拥有远高于一般行政官员的道德、作风要求。国家、社会、公众层面均从法律是维护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腐败是最大的腐败的高度,口号化地对法官提出远高于一般公务员、官员的各种工作要求和职业操守要求,却无视、漠视法官低下的乃至远不如很多其他单位、部门公务人员的政治、经济地位的现实,将法官圣人化、神人化。

    法官是正义的化身。从社会影响来说,法官招嫖事件确实给法官形象抹黑了。

    上海市纪委、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和有关部门作出决定,对市高院法官陈雪明等夜总会娱乐事件作出严肃处理,这是法治的胜利,也给所有的法官敲响了警钟。

    游华烁(化名):某省级城市一线法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