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回应质疑别用“鸵鸟政策”】
据媒体报道,昨天凌晨,网友微博爆料称,自己刚从宜昌朝天吼景区漂流归来,十余个小时前该景区“人太多,没有秩序没有管理,警察来了开了三枪,打架踩踏,一人重伤一人中暑无数人退票”,引发网友热议。
昨天下午3时44分,宜昌市兴山县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兴山”就7·13朝天吼漂流景区情况进行了通报。称当时少数游客漂流心切,情绪激动,出现了向民警扔矿泉水瓶、辱骂执勤民警的现象。警方最后在通报中强调,在整个事情的处理过程中,景区未发生踩踏事故或打架斗殴现象。
对于网友的爆料内容,当地警方一一进行了回应,单单对网友爆料的“开枪”一事未做相关说明。
网友的微博爆料之所以引发热议,成为大新闻,“得益于”其中的“开了三枪”。警方到底开枪没开枪?没开枪直接表明,还可以追究那位“造谣”网友的法律责任。开枪的话,可解释开枪的动机和结果,依法开枪讲法律依据,违法开枪也要大胆承认,追究当事人的责任。当地警方的这种避开最尖锐的内容的回应,实际上是“鸵鸟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敢面对公众对开枪的质疑。
警方此次采用“鸵鸟政策”,或许也是出于无奈。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的规定,14种具体情况和兜底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使用武器的其他情形”可以使用武器,民警为避免发生踩踏等事故鸣枪示警,不属于14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是否属于兜底的这种,笔者判断不出来。
“鸵鸟政策”多年来之所以有市场,是因为采用此策略很多情况下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但在资讯发达的今天,采用“鸵鸟政策”有时可能适得其反,因为会招致公众更大的质疑,进而穷追猛打。
王建琦
王建琦
前一篇:【唐慧胜诉 把“公权力”关进笼】
后一篇:临武,没有真相无法过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