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别再用生命启动“专项整治”】
#今日快评#
记者从吉林省政府了解到,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火灾发生后,吉林省将全面开展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活动。(据新华社)
每年夏季,都是我国大部分地区暴雨、泥石流灾害频发、各大城市集中“看海”的时段。去年,在公众为暴雨灾害付出生命的代价之后,《人民日报》曾发表文章《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评论说“灾情年年有,关键是如何应对,能否做到天下雨,路不积水;地壳动,房能抗震;火来临,防患未然。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多思考,早预防,将损失降到最小”。
但遗憾的是,近来频发的火灾以及火灾后才出现的“安全生产专项治理”、“排查液氨使用企业”等新闻说明,我们仍然停留在“亡羊补牢”的阶段。亡羊补牢虽然强过无所作为,但某种程度上却是对生命的漠视——每一次灾难当中,消亡的并不是“羊”,而是“人”。当百余同胞葬身火海,当遇难者的亲人伤心欲绝,当诸多家庭支离破碎,这一切都无可挽回,不会因为“专项治理”而时空倒流。
更值得深思的是,“亡羊补牢”并不会带来一劳永逸的结果。当灾难渐行渐远,当“专项整治”告一段落,绷紧的神经会再度放松,出现过的问题会死灰复燃。如果安全隐患再度积累到“临界点”,灾难又会发生。于是,从防汛到防火,从防范安全生产事故到交通安全、食品安全领域,都在上演着“发生事故”和“专项治理”的轮回故事,而每一次的轮回当中,都会付出惨痛的代价,都会有鲜活的生命在瞬间凋零……
无价的生命理应换来制度性的防患未然,事故
专线整治的模式必须得到彻底的改观。拿这一次宝源丰禽业的火灾来说,它并非小作坊,而是一个较大型的屠宰加工企业,那么在企业正式生产运营之前,是否通过了消防部门的验收?在日常生产过程中,相关部门又是否尽职尽责地完成了安全监管的责任?
据报道,火灾幸存者告诉记者:该企业连最基本的消防设备都没有见到过,车间里没有应急照明灯,没有灭火器,也没有看到过消火栓。更可怕的是,失火车间平常只有一个出入的大门,并没有专门设置的消防通道,而且上班时大门往往会被锁上。
如果这些情况属实,那么除了追问企业的责任,我们更想知道当地的消防部门究竟有没有发现长期存在的消防隐患?如果没发现问题,是不是有懒政、渎职的嫌疑?如果对各种问题视而不见,又是不是存在以罚代管甚至利益纠葛的情况?
面对频发的大火,新华社的评论说:长期以来消防部门在抢险救灾和重大火灾扑救中发挥了突出作用,但“重灭轻防”的老问题也饱受诟病。而国务院应急专家组成员、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刘铁民则说:“挖掘事故原因不能仅仅止于责任追究,我们看到的事故原因只是现象,但是我们应该把现象归结为规律,把规律转变成制度,再把制度转化成行动。”
的确,频发的事故提醒我们:把监管从“被动”变为“主动”,用“未雨绸缪”取代“亡羊补牢”才能真正给老百姓营造一个安全的环境。反之,事故发生之后才展开“紧急排查”、“专项整治”,这其实是在证明常规的安全检查制度并未落到实处。
本报评论员 庞岚
#今日快评#
前一篇:雷人标语
后一篇:2013年06月0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