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 社会观察#
越是钢铁水泥的城市,人们便越需要童话的慰藉。但童心的激发是需要注入创新的灵感,任何山寨的模仿注定只能是一个写残了的童话。
据《长江日报》报道,“名噪世界的‘大黄鸭’来武汉了”,在六一这个假期,很多市民翘首以盼一睹大黄鸭风采,结果发现那是仅有一人高的“迷你小黄鸭”。记者了解到,除了武汉,“大黄鸭”最近在杭州、佛山、芜湖、无锡、全国城市的开发商中都有出现。
前段时间,那只成为社会津津乐道谈论的“大黄鸭”,一时间竟成为了香港的旅游景点,带来巨大的人流,甚至还成为“香港立法会议堂上政客的话题”。当其泄气倒下时,更是引发了难以计数的网络刷屏,韩寒在微博上的调侃,被转发了11万多次。“大黄鸭”可谓是赚足了眼球。很多人分析原因,说主要是主办方牢牢抓住了现代都市人的心理,成功营销了一把“童话的慰藉”。
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种营销的成功的最基本前提是荷兰艺术家霍夫曼(“大黄鸭”的创作者)以经典浴盆黄鸭仔为造型的创意。如果没有一种能唤醒、激发起童心的创意在里边,“大黄鸭”就不会引人驻足流连,更不会有那么多人在意其泄气倒下。
其实,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座城市,都需要能引起共鸣的童话形象。生活在现代的都市里,房价不应该成为占据大人们注意力的唯一,补习班不应该剥夺儿童天真烂漫的乐趣。我们更需要放松,更需要能有一个唤醒童心的形象让他们眼前一亮、会心一笑。
但这种会心的笑,并不能够通过山寨和模仿就能简单地换来。生活在共同的时代、共同的一个地方,其实有很多可以引起共鸣的东西,但这需要发现创新,需要创作设计。只有将饱含着灵感的创意,加入到创作过程中,才能打造出一个经典的、不会被人遗忘的新奇作品。
我们需要“大黄鸭”,但不需要山寨“大黄鸭”;我们需要有自己的创意,不需要盲目跟风模仿。因为当你山寨他人时,您还担心可能出现的版权问题的纠纷。张琼
前一篇:【防诱拐责任别落在家长身上】
后一篇:【没想会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