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王堆汉墓中的医学资料(转自:中国卫生人才)

(2013-12-17 11:03:03)
标签:

梁永宣

文化

药学

中医理论

中医学

分类: 中国卫生人才

马王堆汉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考古史上最著名的发现之一。北有兵马俑,南有马王堆,马王堆文化已经成为西汉文明的缩影。尤其,马王堆汉墓中的医学文献因其年代久远、内容丰富,已成为学术界长期关注的热点。

/甄雪燕 梁永宣

    湖南长沙市东郊五里碑附近有一处土丘,据地方志记载,它是五代时期楚王马殷的家族墓地,被称为马王堆。由于土堆上东、西又各突起一个土冢,形似马鞍,其间相距20余米,也称为马鞍堆。1972年以前,马王堆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土丘,谁也不会想到下面隐藏着巨大的宝藏。

发现马王堆汉墓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正处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备战时期,一家部队医院选择在马王堆下挖设防空洞。工人从山丘底部开挖进十米左右时,出现了一块一块的白膏泥,后来工地发生了严重塌方。工作人员对地下打孔探测,突然从钻洞里冒出一股呛人的气体,往钻洞里灌水,结果灌入的水竟被反溅出来。神秘的气体可用火点燃,并出现淡蓝色火苗。据此一位在场的老军人推断,这里可能埋藏着一座古墓。经湖南省博物馆专家考察后断定,此处确是一个火洞子,也就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墓。部队马上将此事作为重要情报层层上报,之后湖南省急电国务院,中央立即批示要湖南开始发掘这座古墓。

探寻马王堆宝藏

19721月,考古队正式对神秘墓葬进行了挖掘。推土机清理掉一部分封土后墓口露了出来,显示出这个墓葬南北长20米,东西长17米,属于大型古代墓葬。发掘过程中,人们在填土下的白膏泥中甚至发现了翠绿的树枝和黄绿色的竹筐,一切都那么不可思议!这使考古人员充满了期待。

这是一个丰富的地下宝库。墓穴中央是巨大的棺椁,四边的边厢里填满了五光十色的珍宝,总数达数千件,包括丝织物、服饰、漆器、乐器、简册、帛册、帛画和农产品、肉食品以及中草药物等珍贵文物。特别是制作精美的丝织品、光彩夺目的漆木器、极具学术价值的帛书和帛画,令在场的考古专家惊叹不已。

汉墓中出土了大量的绢、纱、绮、罗、锦等丝织物和绣品,其中有两件薄如蝉翼的素纱禅衣,衣长128厘米,两袖伸直长为190厘米,然而重量却分别为48克和49克。在各种丝织物品中,考古专家首次发现衣服边缘装饰的绒圈锦,由此证明中国人是绒类织物的创始者。西汉初期,漆器是时髦且贵重的器物,由于制作工艺繁杂,价格远在铜器之上。马王堆汉墓中的漆器光亮如新,主要有鼎、盒、壶、耳环、钫厄、盘、匜、奁、案、屏风等,多为漆绘黑、红、灰、绿等颜色的装饰花纹,一般以黑色作底,纹样则以几何纹为主,龙凤纹和草纹为辅,图案精巧且纤丽。此次发掘的彩绘帛画共有10余幅,占全国帛画出土量的一半。帛画所描绘的腾龙、仙鸟、怪兽、双蛇、巨鱼、神龟等图案栩栩如生,线条流畅,展示了西汉绘画的卓越水平。此外,随葬品中还有各种食物,出土时稻谷呈金黄色,颗粒饱满,久存后脱水逐渐干瘪。藕、桃等水果出土时仍新鲜如初,但不久便腐烂化成了一滩水。漆器具内盛满着烹调成熟的畜禽类菜肴,漆鼎中盛放了各种羹,陶皿内还分别装着酒类及酱等各种调味品。

尽管马王堆出土的文物令人目不暇接,但随后的发现则更令人称奇!打开内棺盖后,揭去墓主人身上被包裹的20层衣物,所有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墓主人竟然是一具保存完好的女尸。

她究竟是谁?为什么历经两千多年仍然尸身未毁?

解密马王堆女尸

在之后的挖掘工作中,研究者在陪葬品中找到一枚刻有“妾辛追”字样的名章,原来女尸的名字叫“辛追”。随后又在“辛追”墓旁边的两座墓中发现了“长沙丞相”、“轪侯之印”、“利苍”三颗印章。真相被揭开了,这座墓葬并不是地方志中所记载的楚王马殷的家族墓地,而是西汉初期长沙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女尸是轪侯利苍的妻子辛追。

辛追出土时,其葬式为仰身、束腰、直伸状。脸型呈方圆状,颧骨较高,五官清楚。口内尚有19颗牙齿,右拇指和左小指尚保存有指甲。头部保存有黑色真发,真发下半部缀连假发。尸体的皮肤呈淡黄色、润泽、肌肉柔软而富于弹性,用手指按下去,再放开,它又会慢慢的起来,恢复原状。辛追的四肢关节还可自动弯曲,皮肤有些地方的汗毛孔清晰可见,甚至眼睫毛、鼻毛也保存下来,左耳里薄薄的鼓膜仍然完好,脚的趾纹清晰可见。经过七个半月的防腐处理后,专家们对尸体进行了病理解剖,结果发现辛追的内脏保存良好,特别是在电子显微镜下,各种组织的切片中胶原纤维保存最好,几乎和新鲜尸体没有什么区别。从静脉里凝固的血块,测定辛追的血型为A型。一切结果都说明,尸体只出现了早期腐败的症状,也就是说,当尸体暂时地被细菌侵蚀后,便成功地阻止了大自然的进攻,时间就此停止了。

辛追到底是怎么离开人世的?专家发现,尸体的胃部尚留有未消化的甜瓜子138粒半,这表明辛追是在吃了甜瓜之后,还未将瓜子从肠胃内排泄出去就死亡了,病理学家据此推断辛追很可能是猝死!解剖显示,她生前患有相当严重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百分之七十的主动脉堵塞,同时还有胆结石,一块石头就堵在十二指肠口。辛追由于食用了太多甜瓜从而引起了胆绞痛,她应该死于胆绞痛诱发的冠心病。

辛追的出土震惊了世界,在当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这是世界上首次发现保存年代最久远和保存最好的湿尸,因此它为考古新增了一种古尸类型,此后考古发掘中出土的类似古尸均被学术界归为马王堆尸型

详解马王堆医籍

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大量医药书籍,包括:

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脉法》、《阴阳脉死候》、《五十二病方》、《杂疗方》、《胎产书》、《养生方》、《却谷食气》、《导引图》;

竹简:《十问》、《合阴阳》、《杂禁方》、《天下至道谈》;

内容涉及方剂学、诊断学、治疗学、脉学、养生学、导引气功、经络学、妇产科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是研究汉代以前医药学发展的第一手重要资料。

帛书《五十二病方》是目前我国已发现最古老的医方。因为原有目录中共有52个以病名为中心的小标题,学者们便将其定名为《五十二病方》。原书应有处方300首左右,现共存医方总数283首,收录药物247种,其中有将近半数是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中没有记载的。就其内容来看,医方的产生年代应该早于《黄帝内经》时代,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五十二病方》卷前还有佚书4篇,根据内容分别定名为:《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甲本,《足臂十一脉灸经》乙本,《脉法》和《阴阳脉死候》。这些内容的字体介于篆隶之间,共存462行,均论述了人体内十一条经脉的循行、主病和灸法,是研究中医经络学说形成过程的珍贵资料。

《养生方》和《杂疗方》均记载了大量养生方药的内容。《养生方》现存药方88首,《杂疗方》载药方40余首。两书均谈到了“精”、“气”和“神气之道”。“精气”与“神气”是我国中医的专有名词,“精气”是指人体内的精华,包括血、津、液、营、卫以及指生殖作用的物质而言;而“神气”是指表现于外的精神气色。

帛书《导引图》是气功养生学的渊源。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导引图,全长1.4米,原无篇题,后编者根据内容而定名。其中图象用朱、褐、蓝、黑4色单线平涂,分成4排,每排11人,共有禽戏类、除病类等44种不同的运动姿态,旁边还有墨书的术式名称,包括有病名、动物形象和器械运动等。

马王堆医书的出土填补了我国汉代以前医学资料研究的空白,展现了西汉早期医学的发展水平。

作者系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史教研室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基地成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