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股市涨跌的信息有很多,但就投资而言,除非这种信息会导致公司未来盈利能力下滑,否则,大量的信息都无关紧要,我们大可置之不理。通过“投资”赚钱的出发点不是揣摩股价的涨跌赚差价,而是低价买入优秀公司,分享公司未来创造的收益,只要我们对公司判断正确,公司业务蒸蒸日上,盈余稳中渐进,那市场迟早会给出一个公平合理的报价。在这中间,这个世界会发生各类事件,国家也会颁布各类政策,这些事件与政策会影响市场人心,导致市场风声鹤唳,一潭死水或者痴颠疯狂,进而使得“公司价值回归之路”在空间与时间上变得不可琢磨。其实这未必不是好事,正因为无法预测,低价买入与溢价卖出才会变得可能,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尽量谨慎保守的不要买的太早。
巴菲特绝对是处理各类信息的天才,两次石油危机,越战持续扩大,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都只字未提,喜诗糖果的盈余屡创新高,纺织企业依旧陷入流沙般的困境,举步维艰;苏联解体,海湾战争,巴菲特视而不见,家具事业依旧红红火火,保险事业蒸蒸日上;911恐怖袭击,巴菲特仍然购买公司,支票照开,可口可乐全球扩张,富国银行遍地开花。借用巴菲特的话“这些曾经轰动一时的重大事件从未让格雷厄姆的投资哲学造成丝毫的损伤,也从没有让以合理的价格买进优良的企业看起来有任何的不妥。”
沪港通从国家层面上来看,我们确实能够找到很多“高大上”的形容词,但从我们普通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也就多了一个投资港股的机会而已。这次央行降息确实对股市有所影响,但对我们所投资的公司影响不大,以我购买的浦发与兴业为例,20多年来,央行已经经历了N次降息与加息,但浦发与兴业的盈利却逐年递增,丝毫不受影响。
关注各类财经信息,了解各种人群动态,未必能够提高投资绩效,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理解投资,那“过多的信息”就是毒药,它蛊惑人心,害人不浅。人群齐聚,必定人性泛滥,一个人或许可以“静以修身”,理性判断,但一群人注定目光短浅,唯利是图。
如果我们将公司与股票分离,采取投机的手段赚钱,那有可能会遇到“荷兰郁金香”式的悲剧:既然这朵花真的这么值钱,那就卖给你好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