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会问巴菲特:为什么不在可可可乐股价高估的时候出售,然后在它低估的时候再买回来,但没有人会问巴菲特为什么不在喜诗糖果价格高估的时候出售(因为市场没有它的报价)。如果巴菲特全盘买入可可可乐,而只买入一部分喜诗糖果的股份,人们同样会赞赏他买入可可可乐的英明,但同时会问他为什么不在喜诗糖果价格高估的时候出售,然后在它价格低估的时候再买回来?差价思维已经根植于我们的基因之中,无法移除。除非巴菲特全盘买入,否则,类似的问题,我们还会咨询。只要有市场行情,人们就会追逐差价,人性永远都不会放弃可以证明自己聪明的想法。
为什么不在它高估的时候卖出,然后在它低估的时候再买回来。这种聪明的想法,未来也一定会在我心中泛滥,除非我全盘买入(这显然不现实),否则我只能这么回答:高估卖出,然后低估买入,这么聪明的提前预判,我并不擅长。
成本思维存在于大部分投资者的心中,无法忘记买入成本从而限制自己继续买入是一个思维陷阱,买入价格由点及面是一个普通投资者成熟的标志之一。我个人认为浦发银行7元,8元,9元,10元,价格都算合理,当然,如果基本面不变,股票价格跌到一元,我会觉得更有吸引力。拥有不断流入的现金,是一个人维持理性投资的活力源泉,“弹尽粮绝”则会促使一个人走向极端。创造净现金流,才能长期理性投资,长期理性投资,才有可能长期获利。
人本身并不完美,人性却追求完美,完美本身并没有绝对的定义,当我们集中投资的时候,我们会觉得适度分散才是完美,当我们分散投资的时候,我们又会觉得集中投资才是完美,我们喜欢浪漫,又欣赏忠厚,我们渴望稳定,又喜欢刺激,我们追求快感,又享受平淡,也许我们都想得到,然而十全十美的东西并不存在。于是我们内心总会纠结,无论我们怎么做,我们都会觉得不够完美,烦恼总会产生。在投资领域,不要追求完美,如果非要纠结,不如制造一些小的问题,让自己在细节处纠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