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崇儒上水畲寨风情及赏析
(2025-08-06 17:13:35)
标签:
旅游美景诗联文化 |
分类: 美丽霞浦 |
七律 崇儒上水畲寨风情及赏析
林承强 撰
流水青峰秘境藏,上村古韵自悠长。
石房错落摇花影,黛瓦参差映日光。
斗笠巧编非遗展,乌粳细作糯香扬。
歌飞三月春潮涌,客至畲乡共举觞。
赏析:林承强先生的这首《七律·崇儒上水畲寨风情》,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意象和饱满的情感,为我们展现了一幅令人神往的上水畲寨风情画卷。诗作格律严谨,对仗工整,意境优美,不仅成功捕捉了上水村的自然与人文精髓,更传递出畲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活力。以下从几个方面对这首佳作进行赏析:
一、开篇破题,引人入胜——秘境寻幽,古韵悠长
首联“流水青峰秘境藏,上村古韵自悠长”,开门见山,点出了上水畲寨的地理环境与历史底蕴。“流水青峰”四字,寥寥数笔便勾勒出上水村典型的山区风貌——清澈的溪流蜿蜒,青翠的山峦叠嶂,构成了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卷。而“秘境藏”则巧妙地暗示了上水村地处霞浦县崇儒畲族乡西北部山区,如同一个被时光珍藏的宝藏之地,不为世俗喧嚣所扰,保留了其原始与纯净。紧接着“上村古韵自悠长”,将笔触从自然景观转向人文历史。“上村”点明地点,“古韵”则概括了村庄深厚的文化积淀,“自悠长”三字更是点睛之笔,不仅写出了历史的久远,更暗示了这种古韵并非静止的陈列,而是如流水般自然而然地流淌、延续至今,为全诗奠定了古朴而深远的基调。
二、颔联工对,绘景传神——石屋黛瓦,山居画卷
颔联“石房错落依山筑,黛瓦参差映日光”,是对上水村建筑风貌的细致描摹,体现了律诗对仗的精妙。“石房错落”与“黛瓦参差”,前者写房屋的材质与布局,后者写屋顶的颜色与形态。畲族传统石屋是上水村的显著特色,诗中以“错落”形容其依山而建、高低有致的布局,富有层次感和空间美;“参差”则描绘了黛色瓦片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的光影变化和不规则的美感,避免了单调。“摇花影”点出了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展现了畲民顺应自然、因地制宜的生存智慧;“映日光”则为这古朴的石屋群落增添了一抹亮色与生机,使得静态的建筑在日光的映照下显得灵动起来。此联不仅是写景,更是对畲族先民勤劳智慧的无声赞颂,与简介中“村内依山而建的古石屋群落与山林溪流构成原生态画卷”及“修复82座畲族古石屋”的描述高度契合。
三、颈联聚焦,文化点睛——非遗瑰宝,糯香远扬
颈联“花笠巧编非遗展,乌粳细作糯香扬”,将镜头从宏观的村落建筑拉近至微观的畲族文化与特色物产,是对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统生活的生动再现。“花笠巧编”指的是畲族妇女精巧编织的花斗笠,这正是简介中提到的“4项省级非遗技艺”之一。“巧编”二字,赞美了畲族工匠精湛的技艺;“非遗展”则点明了其文化价值与当下受到保护,体现了“活态传承的非遗文化”。下句“乌粳细作糯香扬”,“乌粳”即畲族特色的乌米饭,以糯米用乌稔树叶等染制而成,是畲族饮食文化的代表。“细作”一词,既指其制作工艺的细致讲究,也暗含了畲民对生活的热爱与对传统的坚守。而“糯香扬”则以嗅觉通感,将无形的香气化为有形的飘扬之势,极具感染力,仿佛能让人闻到那诱人的糯米芬芳,展现了“乌粳细作”的成果与魅力,也呼应了简介中“美食制作等沉浸式文旅项目”的发展。此联对仗工整,一写手工艺,一写饮食,从物质文化层面丰富了畲寨风情的内涵。
四、尾联升华,情景交融——歌飞节庆,宾主尽欢
尾联“歌飞三月春潮涌,客至畲乡共举觞”,将诗作的情感推向高潮,描绘了上水畲寨热闹欢腾的节庆场面和淳朴热情的待客之道,展现了畲族文化的活力与吸引力。“歌飞三月”直接点出了畲族最具代表性的传统节日“三月三”,这是畲族人民以歌会友、以歌传情的重要日子。“歌飞”二字,形象地写出了山歌的悠扬动听、四处飘荡;“春潮涌”则以比喻手法,将节日的欢乐气氛、群众的高涨热情以及山歌的此起彼伏比作涌动的春潮,气势磅礴,充满了生命力,与简介中“常态化举办‘三月三’‘六月六’等节庆活动”相印证。“客至畲乡共举觞”,则展现了畲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天性和开放包容的胸怀。远方的客人来到美丽的畲乡,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大家共同举杯畅饮,其乐融融。这不仅是对传统民俗的描绘,更折射出上水村发展文旅产业后,“吸引外地旅游团专程到访”,成为“霞浦乡村旅游新亮点”的生动现实,体现了“畲凤合作社提供非遗体验服务”以及“沉浸式文旅项目”带来的良好互动效果。“共举觞”的场景,是民族文化交融的象征,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畲寨人民幸福生活的真实写照。
五、整体观照,意境深远——诗与远方,畲乡典范
综观全诗,林承强先生的这首七律,以“风情”为线索,从自然景观的“流水青峰”,到人文建筑的“石房黛瓦”,再到非遗文化的“花笠乌粳”,最后落脚到节庆活动的“歌飞举觞”,层层递进,由景及人,由静及动,全面而立体地展现了上水畲寨的独特魅力。诗作成功地将诸多元素——如“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的古韵,“省级非遗技艺”的传承,“三月三”节庆的热闹,“古石屋群落”的生态画卷,以及“乡村振兴示范带核心”、“沉浸式文旅项目”的发展成果——巧妙地融入诗句之中,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与现实相互印证,相互生发。诗人以饱含深情的笔触,不仅赞美了上水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的优美生态环境,更捕捉到了“记得住乡愁”的文化基因。诗中的“古韵”与简介中“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振兴新貌”形成了呼应,展现了上水村在“文化保护与创新实践”中,以“茶韵畲乡、生态崇儒”为主题,打造畲乡典范的努力与成就。
总而言之,这首《七律·崇儒上水畲寨风情》是一曲对上水畲寨自然风光、人文底蕴和时代新貌的深情礼赞。它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为读者提供了美的享受,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让我们透过诗歌,感受到了少数民族村寨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焕发出的勃勃生机与独特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