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经典选摘54:黄鹤楼诗词选摘

(2025-09-24 13:51:38)

黄鹤楼诗词

 国学经典选摘54:黄鹤楼诗词选摘


黄鹤楼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古建筑,与岳阳楼、滕王阁并称为“南方三大名楼”,其声名因唐代诗人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诗句而广为流传。它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蛇山顶,海拔61.7米,以清代同治楼为原型设计,是武汉重要的文化地标。

 

黄鹤楼的建筑特色

外观结构:楼高五层,72根圆柱支撑楼体,雄浑稳健;60个翘角凌空舒展,形似黄鹤腾飞,屋面覆盖10多万块黄色琉璃瓦,阳光下熠熠生辉。

内部设计:每层均有独特主题,底层有仙人骑鹤壁画,二层陈列历代诗人题诗,三层至五层分别设有历史模型、文化展览及观景台,顶层配备望远镜,可远眺武汉长江大桥。

黄鹤楼的文化与景观

文化底蕴:楼内展示李白、孟浩然等诗人的诗作,以及不同朝代的黄鹤楼模型,体现其千年历史传承。

周边景致:登楼可俯瞰滚滚长江,远眺武汉长江大桥,桥头堡如“大将军”镇守江面;楼下有撞钟区和岳飞铜像,钟声雄浑悠远,增添古朴氛围。

游览体验

游客可逐层参观壁画、诗词与文物,登顶感受江风拂面,俯瞰两江交汇的壮阔。楼内纪念品琳琅满目,兼具观赏性与文化意义,撞钟祈福、观赏铜像等活动更添互动乐趣。夕阳西下时,黄鹤楼在余晖中更显巍峨,成为游客心中难忘的记忆。

 

一、唐代诗词

崔颢《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被誉为“唐人七律之首”,奠定黄鹤楼的文化符号地位)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以黄鹤楼为送别场景,展现开阔意境)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借笛声抒贬谪之愁,“江城”别称由此流传)

 

王维《送康太守》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少有的唐代直接描写楼体建筑的佳句)

 

杜牧《题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化用崔颢名句,强化历史沧桑感)

 

二、宋元诗词

岳飞《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

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

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

民安在?填沟壑。

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抒发收复山河后重游黄鹤楼的壮志)

 

陆游《黄鹤楼歌》

手拍阑干呼黄鹤,欲问鹤语何凄酸?

黄鹤振翅忽飞去,茫茫云海空留仙。

(虽为后人模拟陆游风格所作,但流传广泛)

 

 

范成大《鄂州南楼》

谁将玉笛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

(延续李白笛声意象,追忆往昔)

 

杨维桢《黄鹤楼》

登黄鹤楼兮望江流,渺茫茫兮接天秋。

(元代诗人对楼景的苍茫咏叹)

 

三、明清诗词

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虽非专写黄鹤楼,但其长江意象与楼史共鸣深刻)

 

张居正《舟泊汉江望黄鹤楼》

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高接素秋。

(化用崔颢诗意,凸显时空永恒)

 

袁宏道《登黄鹤楼》

苍龙阙角晓云收,黄鹤楼前江水流。

(明代“公安派”对楼景的清新刻画)

 

四、其他相关作品

贾岛《黄鹤楼》(残句)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唐代“苦吟诗人”的楼阁速写)

 

于绍祖《九江潮·黄鹤楼》

黄鹤楼高对汉津,五载宦游成底事。

(借楼抒怀宦海沉浮)

 

伟人诗词

《菩萨蛮·黄鹤楼》

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

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

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