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摘53:范仲淹《岳阳楼记》
(2025-09-24 13:24:28)范仲淹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包括早年丧父、随母改嫁、清贫的生活以及后来的仕途坎坷。范仲淹以敢言知名,曾建议行新政,但遭保守派反对未能实现。他被贬官后出任陕西四路宣抚使,并在赴颖州途中病逝。
《岳陽樓记》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銜遠山,吞長江,
浩浩湯湯,橫無際涯;
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
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日星隱曜,山嶽潛形;
商旅不行,檣傾楫摧;
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
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
岸芷汀蘭,鬱鬱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裏,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
漁歌互答,此樂何極!
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岳阳楼记》是范仲淹应好友滕子京之请而作。滕子京是范仲淹的同年进士,因动用公款慰劳边关将士等行为被贬至巴陵郡(今湖南岳阳市)。在巴陵郡任职期间,滕子京扩建学校、修筑防洪长堤,并重修了历史悠久的岳阳楼。岳阳楼原为三国时期东吴国将军鲁肃所建的阅兵楼台,在唐代由中书令张说修复,成为文人墨客登临题咏之地。
《岳阳楼记》的创作过程
范仲淹接到滕子京的请求时,自己也因“庆历新政”失败而被贬至邓州(今河南邓县)任知州。尽管他从未亲临岳阳楼,但他少年时曾随继父到过临近岳阳的安乡,对洞庭湖的景色有着深刻的记忆。此外,滕子京寄来的《洞庭晚秋图》和历代名人咏岳阳楼的诗词歌赋也激发了他的灵感。范仲淹通过这些资料,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情感,创作了这篇千古名篇。
《岳阳楼记》的内容与意义
《岳阳楼记》不仅是一篇描绘岳阳楼及其周围自然风光的散文,更是一篇表达作者政治理想和抱负的文章。文中通过对岳阳楼不同季节景色的描写,反映了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看法。范仲淹借古仁人之心,抒发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和情趣,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文章开头叙述了滕子京被贬到巴陵郡后,如何治理得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从而引出重修岳阳楼的过程。接着详细描写了岳阳楼所见的壮丽景色,以及游人在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感受。最后,范仲淹提出了自己的理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强调了士人的责任和担当。
结论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和优美的文学语言,成为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它不仅记录了一段历史事件,还体现了作者高尚的情操和远大的抱负。这篇文章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影响深远,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