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经典选摘52:唐宋八大家-曾巩

(2025-09-24 13:14:52)

曾巩精华

 

曾巩(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世称南丰先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散文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尤其在散文方面成就突出,同时也留下了不少优秀的诗作。

诗词作品

《城南》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雨后的景色,通过对比桃花、李花容易凋谢与小草青色长久相对比,暗示了一个哲理:美丽虽短暂,但生命力却可以持久。这种寓言式的表达方式展示了曾巩诗歌中的深意。

《西楼子》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 《西楼子》中写道:“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诗人以生动的画面感描绘了自然景象,最后一句“卧看千山急雨来”则表现了其雍容气度和豪情。

《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 在这首诗里,曾巩用柳条比喻那些得意便猖狂的形象,通过柳絮飞舞的情景,形象地刻画出事物变化的过程以及背后的寓意。

《甘露寺多景楼》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

一川钟呗淮南月,万里帆樯海餐风。

老去衣衿尘土在,只将心目羡冥鸿。

· 此诗通过对多景楼周围景色的细致描绘,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情感,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美景的喜爱及向往。

《不饮酒》

不饮酒,不善谐, 少年醒眼看花开。

况从多病久衰耗, 自顾白发垂毡毸。

纵遇花时少情思, 经春不曾衔酒杯。

布谷但忧天雨少, 提壶谩闻山鸟催。

且坐蒲团纸窗暖, 两衙退后睡敦敦。

《人情》

人情当面蔽山丘,谁可论心向白头。

天禄阁非真学士,玉麟符是假诸侯。

诗书落落成孤论,耕钓依依忆旧游。

早晚抽簪江海去,笑将风月扁舟。

《西湖二首 其一》

左符千里走东方,喜有西湖六月凉。

塞上马归终反覆,泰山鸱饱正飞扬。

懒宜鱼鸟心常静,老觉诗书味更长。

行到平桥初见日,满川风露紫荷香。

《谒李白墓》

世间遗草三千首,林下荒坟二百年。

信矣辉光争日月,依然精爽动山川。

曾无近属持门户,空有乡人拂几筵。

顾我自惭才力薄,欲将何物吊前贤?

 

 

经典古文作品

《墨池记》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章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 这篇文章是曾巩的一篇代表作,通过对王羲之墨池遗迹的描写,巧妙地借题发挥,强调了后天努力的重要性。文章从传说中王羲之的墨池入笔,不着墨池真假,而是重点论述王羲之的成功源于不懈的努力,从而突出了学习的重要性。

· 文章结构严谨,声情并茂,以记为附,以议为主,脱尽他人窠臼,开辟了自家蹊径。

《寄欧阳舍人书》

巩顿首再拜,舍人先生: 去秋人还,蒙赐书及所撰先大父墓碑铭。反复观诵,感与惭并。

夫铭志之著于世,义近于史,而亦有与史异者。盖史之于善恶,无所不书,而铭者,盖古之人有功德材行志义之美者,惧后世之不知,则必铭而见之。或纳于庙,或存于墓,一也。苟其人之恶,则于铭乎何有?此其所以与史异也。其辞之作,所以使死者无有所憾,生者得致其严。

而善人喜于见传,则勇于自立;恶人无有所纪,则以愧而惧。至于通材达识,义烈节士,嘉言善状,皆见于篇,则足为后法。警劝之道,非近乎史,其将安近? 及世之衰,为人之子孙者,一欲褒扬其亲而不本乎理。

故虽恶人,皆务勒铭,以夸后世。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为,又以其子孙之所请也,书其恶焉,则人情之所不得,于是乎铭始不实。

后之作铭者,常观其人。苟托之非人,则书之非公与是,则不足以行世而传后。

故千百年来,公卿大夫至于里巷之士,莫不有铭,而传者盖少。其故非他,托之非人,书之非公与是故也。

然则孰为其人而能尽公与是欤?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盖有道德者之于恶人,则不受而铭之,于众人则能辨焉。

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迹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恶相悬而不可以实指,有实大于名,有名侈于实。犹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恶能辨之不惑,议之不徇?不惑不徇,则公且是矣。而其辞之不工,则世犹不传,于是又在其文章兼胜焉。

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无以为也,岂非然哉!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虽或并世而有,亦或数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传之难如此,其遇之难又如此。

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谓数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幸遇而得铭,其公与是,其传世行后无疑也。而世之学者,每观传记所书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则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况其子孙也哉?况巩也哉?其追睎祖德而思所以传之之繇,则知先生推一赐于巩而及其三世。其感与报,宜若何而图之?

抑又思若巩之浅薄滞拙,而先生进之,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显之,则世之魁闳豪杰不世出之士,其谁不愿进于门?潜遁幽抑之士,其谁不有望于世?善谁不为,而恶谁不愧以惧?为人之父祖者,孰不欲教其子孙?为人之子孙者,孰不欲宠荣其父祖?

此数美者,一归于先生。既拜赐之辱,且敢进其所以然。所谕世族之次,敢不承教而加详焉?愧甚,不宣。

巩再拜。

 

· 该文是曾巩写给欧阳修的一封信,其中不仅表达了对欧阳修的敬仰之情,还探讨了学问之道,体现了曾巩深厚的学识和高尚的情操。

综上所述,曾巩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散文家,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作品无论是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极具特色,对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