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经典选摘51:唐宋八大家-欧阳修

(2025-09-23 14:55:49)

欧阳修经典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古文以简洁峻切、逻辑严密著称,兼具思想性与实用性。他的作品涵盖政论、游记、传记等多种体裁,既反映改革理想,也体现深厚的学术修养与文学功底。

经典诗词

· 《画眉鸟》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 

· 《生查子·元夕》

·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 

· 《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

狼籍残红,飞絮濛濛。

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

始觉春空。垂下帘栊,

双燕归来细雨中。

 

《玉堂春.独倚危楼风细细》

独倚危楼风细细。

望极离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山光残照里。无人会得凭阑意。

也拟疏狂图一醉。

对酒当歌,强饮还无味。

衣带渐宽都不悔。况伊销得人憔悴。

 

《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玉楼春.别后不知君远近》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 《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

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 《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 庭院深深深几许,

· 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 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 

· 雨横风狂三月暮,

· 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 

《蝶恋花.百种相思千种恨》

百种相思千种恨,

早是伤春,那更春醪困。

薄幸辜人终不愤,何时枕畔分明问。

懊恼风流心一寸,

强醉偷眠,也即依前闷。

此意为君君不信,泪珠滴尽愁难尽。

 

《长相思.花似伊》

花似伊,柳似伊。

花柳青春人别离。低头双泪垂。

 

长江东,长江西。

两岸鸳鸯两处飞。相逢知几时。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一年春事都来几,

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

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

又争似、家山见桃李。

不枉东风吹客泪。

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定风波.对酒追欢莫负春》

对酒追欢莫负春。

春光归去可饶人。

昨日红芳今绿树。

已暮。残花飞絮两纷纷。

粉面丽姝歌窈窕。

清妙。尊前信任醉醺醺。

不是狂心贪燕乐。

自觉。年来白发满头新。

 

《好女儿令》

眼细眉长。宫样梳妆。

靸鞋儿走向花下立著。

一身绣出,两同心字,浅浅金黄。

 

早是肌肤轻渺,抱著了、暖仍香。

姿姿媚媚端正好,怎教人别后,

从头仔细,断得思量。

 

 

经典散文

· 《醉翁亭记》

· 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 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 创作背景:写于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当时欧阳修因上书替范仲淹等人分辩而被贬为滁州太守。

· 内容特色: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的不同幽深秀美,以及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暗寓对当时朝政的不满,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政治理想的坚守。

· 

· 《秋声赋》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

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余曰:“噫嘻悲哉!此秋声也,胡为而来哉?盖夫秋之为状也:

其色惨淡,烟霏云敛;

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其气栗冽,砭人肌骨;

其意萧条,山川寂寥。

故其为声也,

凄凄切切,呼号愤发。

丰草绿缛而争茂,佳木葱茏而可悦;

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乃其一气之余烈。

夫秋,刑官也,于时为阴;

又兵象也,于行用金,是谓天地之义气,常以肃杀而为心。

天之于物,春生秋实,故其在乐也,商声主西方之音,夷则为七月之律。商,伤也,物既老而悲伤;夷,戮也,物过盛而当杀。

 “嗟乎!草木无情,有时飘零。

人为动物,惟物之灵;

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

有动于中,必摇其精。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忧其智之所不能;

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黟然黑者为星星。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欲与草木而争荣?

念谁为之戕贼,亦何恨乎秋声!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予之叹息。

· 

· 创作背景:写于作者晚年,属于悲秋之作。

· 内容特色:通过描绘秋天的肃杀景象,抒发了作者对人生易老、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国家兴衰的忧虑之情。文章以无形的秋声作为描写对象,由感而发,即景寓情,语言清新凝练,具有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 《丰乐亭记》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饮滁水而甘。问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远。

其上则丰山,耸然而特立;下则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滃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顾而乐之。

于是疏泉凿石,辟地以为亭,而与滁人往游其间。

滁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尝以周师破李景兵十五万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辉、姚凤于滁东门之外,遂以平滁。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欲求辉、凤就擒之所。而故老皆无在也,盖天下之平久矣。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所在为敌国者,何可胜数?

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凭恃险阻,铲削消磨,百年之间,漠然徒见山高而水清。欲问其事,而遗老尽矣!

今滁介江淮之间,舟车商贾、四方宾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见外事,而安于畎亩衣食,以乐生送死。

而孰知上之功德,休养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

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 创作背景:写于庆历六年(公元1046年),欧阳修任职滁州期间。

· 内容特色:记述了作者修建丰乐亭的经过以及滁州一带的山水美景、四时景色变化、风俗民情等,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的思想情怀。

· 《与高司谏书》

· 修顿首再拜,白司谏足下:某年十七时,家随州,见天圣二年进士及第榜,始识足下姓名。

· 时予年少,未与人接,又居远方,但闻今宋舍人兄弟,与叶道卿、郑天休数人者,以文学大有名,号称得人。

· 而足下厕其间,独无卓卓可道说者,予固疑足下不知何如人也。

· 其后更十一年,予再至京师,足下已为御史里行,然犹未暇一识足下之面。但时时于予友尹师鲁问足下之贤否。

· 而师鲁说足下:“正直有学问,君子人也。”

· 予犹疑之。夫正直者,不可屈曲;有学问者,必能辨是非。以不可屈之节,有能辨是非之明,又为言事之官,而俯仰默默,无异众人,是果贤者耶!此不得使予之不疑也。

· 自足下为谏官来,始得相识。侃然正色,论前世事,历历可听,褒贬是非,无一谬说。

· 噫!持此辩以示人,孰不爱之?虽予亦疑足下真君子也。

· 是予自闻足下之名及相识,凡十有四年而三疑之。今者推其实迹而较之,然后决知足下非君子也。

· 前日范希文贬官后,与足下相见于安道家。足下诋诮希文为人。

· 予始闻之,疑是戏言;及见师鲁,亦说足下深非希文所为,然后其疑遂决。

· 希文平生刚正、好学、通古今,其立朝有本末,天下所共知。今又以言事触宰相得罪。

· 足下既不能为辨其非辜,又畏有识者之责己,遂随而诋之,以为当黜,是可怪也。

· 夫人之性,刚果懦软,禀之于天,不可勉强。虽圣人亦不以不能责人之必能。

· 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不敢一忤宰相以近刑祸,此乃庸人之常情,不过作一不才谏官尔。

· 虽朝廷君子,亦将闵足下之不能,而不责以必能也。今乃不然,反昂然自得,了无愧畏,便毁其贤以为当黜,庶乎饰己不言之过。

· 夫力所不敢为,乃愚者之不逮;以智文其过,此君子之贼也。

· 且希文果不贤邪?自三四年来,从大理寺丞至前行员外郎,作待制日,日备顾问,今班行中无与比者。

· 是天子骤用不贤之人?夫使天子待不贤以为贤,是聪明有所未尽。足下身为司谏,乃耳目之官,当其骤用时,何不一为天子辨其不贤,反默默无一语;待其自败,然后随而非之。

· 若果贤邪?则今日天子与宰相以忤意逐贤人,足下不得不言。

· 是则足下以希文为贤,亦不免责;以为不贤,亦不免责,大抵罪在默默尔。

· 昔汉杀萧望之与王章,计其当时之议,必不肯明言杀贤者也。必以石显、王凤为忠臣,望之与章为不贤而被罪也。

· 今足下视石显、王凤果忠邪?望之与章果不贤邪?当时亦有谏臣,必不肯自言畏祸而不谏,亦必曰当诛而不足谏也。

· 今足下视之,果当诛邪?是直可欺当时之人,而不可欺后世也。今足下又欲欺今人,而不惧后世之不可欺邪?况今之人未可欺也。

· 伏以今皇帝即位已来,进用谏臣,容纳言论,如曹修古、刘越虽殁,犹被褒称。今希文与孔道辅皆自谏诤擢用。

· 足下幸生此时,遇纳谏之圣主如此,犹不敢一言,何也?前日又闻御史台榜朝堂,戒百官不得越职言事,是可言者惟谏臣尔。

· 若足下又遂不言,是天下无得言者也。足下在其位而不言,便当去之,无妨他人之堪其任者也。

· 昨日安道贬官,师鲁待罪,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

· 所可惜者,圣朝有事,谏官不言而使他人言之,书在史册,他日为朝廷羞者,足下也。

· 春秋》之法,责贤者备。今某区区犹望足下之能一言者,不忍便绝足下,而不以贤者责也。若犹以谓希文不贤而当逐,则予今所言如此,乃是朋邪之人尔。

· 愿足下直携此书于朝,使正予罪而诛之,使天下皆释然知希文之当逐,亦谏臣之一効也。 前日足下在安道家,召予往论希文之事。

· 时坐有他客,不能尽所怀。

· 故辄布区区,伏惟幸察,不宣。

· 修再拜。

· 内容特色:这是欧阳修的一篇书信体散文,表达了他对高司谏的批评和对当时政治局势的看法。文章语言犀利,逻辑严密,展现了欧阳修敢于直言的精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