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摘46: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2025-09-22 15:01:32)柳宗元精华
柳宗元作为唐代古文运动的重要推动者和“唐宋八大家”之一,其古文创作涵盖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等多个领域,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价值。他提倡“文以明道”,强调文学的社会功能,作品中既有对现实的批判,也有对个人境遇的抒发。其精华之作多集中于贬谪后的创作,尤其以山水游记和寓言小品最为脍炙人口,代表作包括《永州八记》《三戒》《捕蛇者说》等。
山水游记:寄情于景的典范之作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永州八记》为巅峰,创作于被贬永州期间,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寄托了他对仕途失意的悲愤与对精神自由的追求。
·
·
《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
·
寓言小品:讽刺现实的犀利之笔
柳宗元的寓言继承先秦诸子寓言传统,赋予其强烈的现实批判性,代表作《三戒》 以动物故事隐喻社会现象:
《黔之驴》驴“一鸣”“蹄之”而被虎识破无能。讽刺外强中干、虚有其表的庸才
原文: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临江之麋》麋因主人庇护而恃宠骄横,最终被野犬咬死。讽刺依附权贵、无自知之明的小人。
《永某氏之鼠》鼠因主人迷信而肆意横行,最终被新主人扑灭。讽刺贪官污吏及腐朽势力的嚣张跋扈
论说文与传记:经世致用的思想表达
·
·
《捕蛇者说》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以啮人,无御之者。然得而腊之以为饵,可以已大风、挛踠、瘘疠,去死肌,杀三虫。其始太医以王命聚之,岁赋其二。募有能捕之者,当其租入。永之人争奔走焉。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问之,则曰:“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言之貌若甚戚者。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岁矣。而乡邻之生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徙,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与吾父居者,今其室十无二三焉。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非死则徙尔,而吾以捕蛇独存。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吾恂恂而起,视其缶,而吾蛇尚存,则弛然而卧。谨食之,时而献焉。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其余则熙熙而乐,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今虽死乎此,比吾乡邻之死则已后矣,又安敢毒耶?” 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也!”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诗歌创作:孤高情怀的凝练表达
柳宗元现存诗歌140余首,多作于贬谪后,风格幽峭孤洁,兼具陶渊明的淡雅与谢灵运的精工:《江雪》:
·
·
·
·
·
·
·
·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
文学影响与地位
1.
2.
3.
柳宗元的古文与诗歌,既是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时代精神的折射。其作品以“清峻廉悍”的风格和“明道致用”的内核,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