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经典选摘34:商鞅《商君书》

(2025-09-15 08:35:48)

《商君书》精华

 

商君书》是中国古代法家思想的重要文献,由战国时期的改革家商鞅所著。该书主要阐述了商鞅在秦国实施变法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强调了法治、富国强兵和严格的社会治理。

 

 

一、变法革新的理论基础

·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出自《更法》,意为治理国家没有固定模式,只要有利于国家发展,不必拘泥于古法。商鞅以此驳斥保守派“法古循礼”的观点,为变法提供哲学依据。

·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霸不同法而霸
出自《更法》,通过夏商周三代与春秋五霸的历史经验,论证制度需随时代变革,否定“不变法而治”的守旧思想。

· 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势
出自《开塞》,强调圣人既不效法古代,也不拘泥现状,批判因循守旧会导致落后于时代。

法治与集权的核心主张

· 壹赏,壹刑,壹教
出自《赏刑》,意为统一奖赏标准、统一刑罚尺度、统一教化内容,通过“三壹”实现国家治理的高效与权威。

· 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出自《更法》(杜挚引古语),商鞅以“汤武不修古而兴”反驳此观点,强调变法需以实际效益为根本考量。

· 法者所以爱民也,礼者所以便事也
出自《更法》,主张法律本质是保护民众,礼制目的是便利事务,否定将礼法视为永恒不变的教条。

重农战的强国策略

· 国之所以兴者,农战也
出自《农战》,指出国家强盛的根本在于农业生产与军事力量,二者是战国时期生存竞争的核心。

· 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
出自《农战》,强调农业为国家安定的根基,军事为君主权威的保障,二者相辅相成。

· 訾粟而税,则上壹而民平
出自《垦令》,主张根据粮食产量征税,实现税收标准统一、民众负担公平,促进农业生产积极性。

· 无宿治,则邪官不及为私利于民
出自《垦令》,要求官吏当日政务当日结清,防止腐败拖延,保障农民生产时间。

实用主义的治国智慧

· 疑行无成,疑事无功
出自《更法》,商鞅以此劝说秦孝公坚定变法决心,强调犹豫不决会导致事业失败。

· 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出自《更法》,认为普通人往往事后才明白,而智者能预见趋势,主张变法需依靠远见卓识。

· 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
出自《更法》,反映商鞅对民众认知能力的判断,主张变法初期不必迎合舆论,待成效显现后自然获得支持。

历史评价与争议焦点

· 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司马迁评语,非原文)
虽为后世评价,但《商君书》中“重刑止刑”思想(如“刑用于将过”)常被关联此观点,体现法治严苛性的争议。

· 以战去战,以杀去杀
出自《画策》,主张通过战争消除战争,以强力手段实现和平,反映战国时期“以力服人”的现实逻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