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读书笔记——课堂机敏应变的策略
(2022-04-19 18:11:52)真实、自然的课堂,能够使学生们积极地参与其中,主动思考。有时他们会灵机一动,脱离教师的约束,别出心裁地努力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因为他们希望得到同学们的赞赏和老师的表扬。其实,这正是孩子们真正投入数学思考的良好状态。我们应小心呵护,并恰当地做出善意的、有意义的引导。
我们不能简单地站在老师的角度设计教学,而要换个角度看待学生在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每一次“意外”都是机会,是产生新认知、形成新思想的契机。我们应当谨慎地接纳“意外”,让“意外”成为学生学习的资源。直面问题,情理交融,把对学生真诚的尊重落实到行动中。课堂上个性问题的产生看似将大家引向歧路,其实,这些问题往往是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产生的普遍困惑。老师准确把握学生的个性思维,将之置于共同思考的核心问题,“一石激起千层浪”,自然会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
好的教学方法知识教学成功的一半,吴老师充分信任、尊重学生,总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教给学生。问题和困惑源于学生,也应还与学生,才有利于学生的共同进步。
吴老师提醒我们:课堂上真情的互动与充满智慧的交流,源于教师对数学本质、学生特质的深度了解和整体把握。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对出现的意外事件、特色事件等进行分析、归类,特别是对其中蕴含的数学思想、教育思想、教育本质不断研究和积累,聚焦有待探索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