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的《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优秀教学设计

标签:
教育 |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本第63页的例1、做一做,课本第64页的第1题。
【教材分析】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这一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笔算乘法的算理和计算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是按口算——估算——笔算的顺序编排的,“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和估算”是“笔算”的基础,“笔算”又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乘法和乘法估算”的巩固和应用。笔算的教学又分为进位和不进位两个层次,本课时只学习不进位的笔算乘法,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的顺序及第二个积的书写位置,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从而使学生能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四年级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及混合运算做准备。因此,本课时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全册的一个重点,对今后进一步学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理解其算理。在以往的教学中,面对“两位数乘两位数”这个新知识时,学生们的反应有所不同,有部分学生立刻想到了拆数的方法,通过口算解决;有部分学生能在他人的帮助下计算出正确结果;还有的学生直接想到了竖式,可是在计算过程中遇到困难,学生在计算完成
就无法继续进行下去了。针对这些情况,本节课的难点就是让学生经历探究算法的过程,借助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课件、点子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2.复习两位数乘一位数口算。(课件出示:2行多少棵?)
方法一:用连乘解决问题
……
2
②通过计算,发现什么规律?
4.拓展: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
5.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推荐作业:课本第64页的第1题。
两位数×两位数(不进位)
拆数法:
24×2=48
48×6=288
24×3=72
72×4=288
本节课,在教材处理方面,我没用教科书中的例题(情境是买书,一套书12本,每本24元,一共要付多少钱?),我改用了植树的情境,便于用点子图探究算法。
本节课中,在学习探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借助直观手段(点子图),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了充足的时间,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法,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汇报交流,学生充分展示计算的思路,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介绍不同的计算方法。算法多样化是问题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思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利用点子图计算24×12时,想出的拆数法(转化成连乘)很多,在汇报交流时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导致教学重点(列竖式计算)缺乏时间探究,直接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
再教学本节课时,利用点子图研究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时,不要放得太宽,应缩小探究的面,这样不至于在汇报时用过多的时间。课件应删除教学目标和学法指导这两张,学生读起来不易懂,同时也浪费时间,学法指导由教师口述(同时学生探究),这样省时,便于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产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真正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