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道长:中国首先必须解决倭寇问题,不要有任何幻想
(2014-06-09 11:22:54)
标签:
军事 |
分类: 品味时事解读 |
安倍最近抛出一个刺耳的概念——新日本人。他说,新日本人将自信地向海外迈进,在亚洲甚至全球保卫国际秩序,期望与他们的父辈和祖父辈一样,对世界有所贡献。
倭寇是为后美国时代做准备。强军正常化有双重目的:首要目标,在美完全退缩前最好能借用美国力量与中国碰撞,将中国的崛起之路打断,并削弱中国力量。次要目的是自由正常后能与中国讨价还价。倭寇右翼的战略目标如此。因此,中国要做到如果倭寇即将达到第一目标,一定将倭寇彻底解决,百年不得翻身。
欧洲的表现,特别德法的表现几乎与倭寇如出一辙。
中东的选举结果让美极度失望,叙利亚埃及的选举结果,对美总体不利,而对欧洲则相对有利。叙利亚作为一个消耗点,对美的软实力继续消耗着,而乌克兰的局势对美的软实力更是严重损耗。因此,从我的角度,我希望乌克兰再紧一紧,热一下。否则,东海马上就会有热点出来,真的有擦枪走火的可能。
美采取的是东西两线两点支撑,中部僵持的策略。
因此,将热点继续向中东引,是中国解套的良策。美国家整体已经失德化,为达到僵持目的,在收缩过程中不至于溃败,只能如此。从国家角度,美目前采取的策略,如果以美智囊角度,也许是最好的,没有更好了。是没办法中的办法。这点我们要利用之。现在的美国是越战以来最虚弱的时期,可以说比越战后更加虚弱。现在黑子担心的是出现越战后的一段时间内国民信心丧失,从1975年到1980年的五年间,美国年轻人信仰缺失,出现极度颓废的群体。因此,百年领先,强大,世界第一,不作老二,军事最强,都是担心出现美国民信心丧失信仰缺失。其实美智囊团已经察觉到这点。因此对黑子的讲话进行幕后策划,鼓动,都是这个背景。
欧洲金融放水表现看似与美宽松目标一致,但实际上对美是不利的。池子就这么大,欧元放水后,各国反而会来回防守。金融战将各国,特别是中等国家给搞的应对金融方面成“精”了。而这段时间黄金跌,是美联储有意做强美元,下一步美会采取一定策略将美元做强,而这时欧洲却反向而行。目标不单纯。如果会阻止美国的做强美元步伐,对美金融危机缓解是有害的。特别是G7中,在世界目前对G7的影响日益弱化不重视的今天,美日子并不好过,欧洲这帮老狐狸,不简单。
从倭寇在越南的表现看,倭寇已经判断到中国南海策略中的一环节:南海问题东海解决。担心一旦越南走过火,南海大通道出现问题,倭寇没办法解决通道难题。而美更是担心南海失控后,美现在的干预能力不能有效果的阻遏中国,反而给中国的崛起创造机会。因此一方面对中国指责攻击宣传上不宜余力,另一方面,不敢将步子走的太死。
中国决策层需要的是判断机遇,该做的事不要犹豫。邓时代制订的隐忍策略,是为现在创造机会,如果比作文帝的话,现在应该是武帝有作为时代了。中国首先必须解决倭寇问题,再次强调,不要有任何幻想,必要时寻找机会解决倭寇,不解决倭寇,就是所谓与有关国家,如美俄达成妥协完成势力划分,也不是完整的崛起,后患很多。
倭寇在玩边缘的危险游戏,看似聪明,实则将倭寇置于最凶险的境地。如果能联合美一起解决倭寇,是最好的结果。这个目前看是不可能,但局势诡异的很,如果局势失控到一个临界点,这个可能性是极大的。这个目前看是不可能,但局势诡异的很,如果局势失控到一个临界点,这个可能性是极大的。而联合俄解决倭寇负面作用很大,解决后,俄的南进之路就完全打通了。以美一贯的在战争中的表现,都是判断后再卷入,这个国家也是典型的投机主义者。其之所以能成为霸权国家,是机会的获得抓得很准确,否则就是另一个放大的巴西而已,这种投机与机会主义恰恰是中国必须利用的。
部分人,对美实力估计过高,对中国实力看得过轻,其实,长期观察下来,美并没有能力与中国与俄国这样的大国单独碰撞的能力,只能联合其它强权对中国。中国只要通过自身能力展现与战略实施,将有关强权联合的念头打消,就等于打断了美冒险的一只手。美不会选择两败俱伤的策略。但倭寇目前的表现恰恰是让美与中国两败俱伤。因此,联合美解决倭寇的根源在这里。在这两年里,美俄关系不会好,只要黑子与普当政,就不可能好,这是中国的可用之局。
有人说,中国这几十年来运气实在太好了,现在看来,是如此。但好运气不等于好结果,关键还要看我们的作为。
但中国力量达到一个度时,美无法对付中国时,如果能从倭寇身上取得最大利益,且中国不
得不解决倭寇,而美无法阻止时,联合就成了美的选择。如果美联合倭寇与中国两败俱伤,美不会选择。如果联合中国能轻易解决,则美必须选择联合中国:前提是中国不得不解决倭寇问题,那时中国为中国的长期安全战略,不得不如此时,美又无法阻止,这个临界点,就是美选择与中国一起解决的问题。呵呵,我们是局外人,看问题不一定全面,其实这个观点同样适用台湾问题。一般而言,五常,特别是三常中,中美俄的战略僵持能力是世界前三。
前一篇:晨枫:看G7G8 品沧桑变化
后一篇:北望狼山:中俄关系决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