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品味观天下
品味观天下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74,477
  • 关注人气:4,7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起青萍:中美安全战略博弈下的东南两海局势

(2014-05-27 11:37:55)
标签:

军事

分类: 品味时事解读
中国在东海、南海方向的对美安全应对层面,是有区别的,东海相持、南海破局是中国的设计。
 
以前战略方向和打击手段受限,现在调整到了整体主动进取。这既是国力发展利益拓展的需要、也是对外政策整体转向为的标志。
 
东南两海现今局势,属于国际大势的一隅,但对于中国意义不同:现实要“可控”。多年来南海军事建设有许多是“看不到的”,也是当今在发生巨变时瞬时拿下的既定战略。美国在南海却由于历史原因或介入能力、手段的局限,(深层是中国的警告:核心利益)所以当中越冲突或中菲冲突时,他的介入能力极为有限。
 
从这个角度看,掌握南海主动权的主场地利、战场建设、打击手段,掌控烈度是谁说了算,其实从现在到以后早就清楚了。
 
中国的目的是在确保国家核心利益的同时不与美国这样的大国发生实质冲突,要做到这一点,中国必须在争取与美国建立互信机制的同时,构建起一套切实有效的非对称作战手段。这对于中国是不得已而为之,毕竟中国的总体军事实力弱于美国,中国也无心与西方大国展开全面的军备竞争。
 
南海实控需要过程,但几年来的南海进程已经看得很清楚了。对于菲越,甚至与日本的联手,既要警惕、也不必担心。日本在南海的生命线始终掌控在中国手里,菲不成气候,岛礁实际占领问题可以暂时放置,毕竟他跑不了,从赤瓜礁(包括附近另外两个岛礁)大规模扩建只是第一步,看看谁着急?
 
大国战略与大国心态,(包括大国国民)有充分的耐性和耐力,时间和力量始终在中国一边。
 
1、现在猴子两难
 
是要保政权合法性、还是与华争利?
 
从两国媒体的不同反应,看中国对越反思还是留了调整机会的,但是其国内争斗是否拖鞋、或导向性和华?不看好。 他的经济再加一把力即将崩溃,这时候绝不能救他。越南的最大风险只在体制内,甚至不在经济上,更不是军事装备。对东南两海闹事者,打与不打,看大势需求, 此次越南闹得狠,结果也最悲惨。中国对菲国根本没放眼里,我看对一些国家,打的问题,一定要由我们自己来选择对手、时间、力度、方向,才是正确的。所以,中国要做好军事准备,一旦需要就定点摘除其海空军事威胁能力,包括打断其经济发展的一切成果与基础,让它回到三四十年前。——这个可能要准确、定向传达到其高层。
 
2、对东盟的态度
 
东盟在安全与经济发展两个层面长期在中美之间骑墙、两面得利的趋势,中国不能无限制河蟹。
 
前几天东盟会议的表态,已经很清楚看出“貌似中立”背后的内容了印尼作为东盟老大,一直装傻,柬、老、缅三国是中国铁杆,对马国、印尼的外交力度要加大了。中国应该告诉他们并演示:组织内放纵菲越挑衅、引进外部势力的后果。
 
其实从这个层次看,此次事件也是定向给他们看的,即破坏域内经济的究竟是谁。
 
3、军事战略问题与核风险
 
核武是为国家利益(政治)服务的,是手段而非目的。正因为此,中国在扩充核武方面一直很谨慎,但必须“确保相互摧毁”、这就是“有效核威慑”的含义,以前我说过这个军事上的“底线思维”就是指这个。(这个是保底),而外交是“封顶”。中国的核武政策不透明,可以认为是“藏拙”、也可以认为“隐匿实力”,端的看对手如何判断。但也有个不利问题,即把自己战略反击实力交给对手去任意“导向性臆测”,所以从米国军头来华给他看战略指挥中心、核潜、航母,既是自信、也是给他的实力暗示,但他会装傻:尤其是政策需求的威慑、或国会拨款的时候。中国核武数量是个无人知晓的谜,也不必猜测,倒是从“最低核反击到“有效核反击”的不同,似乎看到了一些东西。
 
核大战的风险在当今大国之间依然存在。只要有核武存在、他就不会消失。美国在远东的地利,只是表象,其TMD、NMD反导网对付的仅仅是中小国家或有限核国家,对于中国这样全方位、全维度打击技术手段,根本无法防御、否则美国早就对中国下手了。
 
所以有效核威慑的意思还是要在分析。
 
美国对于核战略的技术层面是相当在意的,D21D的打击目前他就无法防御、更何况以后结合了、并拓展了打击范围的乘波体技术的升级版?这是美国军方远不能拦截的。
 
目前中国的国防反导技术与部署,是按部就班逐步推进的,实战部署的费用不是问题,要知道中国不差钱。
 
假如美国对中国的防御技术认定不值一提,他早就不客气了。这前面说的仅仅是陆基打击手段。
 
综上说述,指望北美防空网的安全效能,美国不会放心的。
 
中国军费只在2%以下,米国以达4%,这个数字说明了很多。背后意思就是:美国已经使出了吃奶的力气、而中国还有很大增加裕度。
 
远东对于美国而言,是其战略能量投射的终极、即强弩之势不能穿鲁缟,这是由地缘政治和国力决定的。
 
美国的对手不止中国一家,“两洋优势”如果从结合现实国际博弈大势看,则是另一回事。
 
南海对于美国,并非其核心利益。相反,这是中国的核心利益,也是战略投射的优势所在。目前的南海,中国不必全方位打击,而是有可能定向打击。美国的介入能力与军事投入能力极为有限。那么为何美国摆出一副强硬姿态呢?虚实动静,“能而示之不能”反过来说“不能而示之能”,而且有讹诈、测试成分。
 
政府的纠结在于整合经济一体化和亚信之长远布局。
 
4、两海破局的可能
 
两海方向安全评估,要看国际局势,因为它始终是处于“动态”之中,并无一定之规。但基本军事建设、准备手段不会、也不能有大的偏差。
 
前面说的破局方向,指的是一定条件下的假设、或对中国整体安全战略相对有利的预案。
 
好处是:南海通道钳制日、韩、台经济走廊,关闭东亚通印度洋大门,海洋经济收益、国家军事安全后花园。
 
东海暂时的难题是:战略态势非常复杂,牵涉东亚整体大局,美日韩安全框架、保障机制成型早、体系全,军事基地大而全、形成相对固化的同盟锁链,在这个方向也是中国海军近年来加紧建设的方向、但还要努力,一链内形成相持即可。而优势军种暂时不在海空军。他的作用应该是阶段性战略“牵制”。
 
只要持续金融经济上对美保持压力,他逐渐会达到一个临界点的。(其实大家都从表象看中国被压迫、却没注意到全球经济金融布局扩张的美国的灾难性打击)
 
比方说,钱的问题。从前几年的KKV被砍、F35压缩、伯克3缩减、主母裁剪数量、一直到今天的濒海舰压缩、以致重新投标,背后还是经济、军费。
 
5、中美军事技术方面的未来趋势
 
米国反导很先进,但一些关键技术水平的高度相对中国已经落后了一点,尤其中段反导前端拦截技术、(米国是后端)乘波体成功率、(米国两次都失败了)大气层外动能拦截技术等,(被国会削减了)....唯一胜于中国的,就是实战化部署早于中国,而中国还需2-3年。所以时间因素对谁重要、对谁有利、一目了然。至于未来D21D技术的多平台扩展,潜力无限。所以“起得早不等于身体好”。
 
至于中国说的少,是一贯风格没办法。呵呵,当然,今后的重点在于反导技术的升级与部署。
 
6.日本的野心所在
 
日本的那点鬼心思,是担心被中国打击。这个他是有风险评估的,尤其是乌克兰事件以来。
 
目前他的政策目的是解套(修宪)、扩军、拥核。这是他的三部曲。但长远目的不仅仅针对中国。
 
日本在南海怂恿菲越,既是迎合美国、也是自己“退居二线”、避开擦枪引起的战争风险——因为他看出了美国无意为他火中取栗。
 
祸水引向南海、避开风口、赢得时间。
 
总而言之,现今世界大国博弈,深层是不同文明的较量,至于政治制度、文化舆论导向、国家利益都内嵌于其中,或许才是正确的。说到治国理政水平,恐怕还要等而下之,即使高超的政治家那也仅仅是阶段性的,在木有长期国策设计下恐怕难以持久,而这个又与制度优劣、文明底蕴相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