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钱汹涌 中国资本顺差创32年新高
(2014-04-06 18:25:59)
标签:
财经军事 |
分类: 经济评论 |
国家外汇局昨日公布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平衡表。数据显示,2012年成为了过去15年中惟一一次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的年份,在2013年,中国国际收支重回“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双顺差局面。
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早报记者在国家外汇局官网上查得的历史数据,2013年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262亿美元,这个数据创出了自1982年有数据以来的最高值,即32年新高。
按照国家外汇局每年都会发布的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中的解释,简单地说,国际上一般都是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资本和金融项目(主要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其他投资,不含储备资产变动)来测量跨境资金流动状况的(简单通俗地说就是人所共知的“热钱”)。
换句话说,上述数据足以显示去年资本流入中国的情况。由于热钱的大幅流入,去年全年人民币出人意料地大幅升值逾3%也就变得不再那么难以理解。
在昨日报告中,国家外汇局也坦言,在去年年中新兴市场出现局部振荡时,跨境资本仍呈现净流入,显示国际收支总体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防范跨境资本冲击风险是未来主要政策方向。
展望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具体情况,国家外汇局预计,导致跨境资金流入或流出的因素并存,资本和金融项下总体将呈现振荡走势。
资本金融项目顺差
带动国际收支增1.77倍
对于最新的国际收支报告,经常项目一栏显然没有太多惊喜。
根据报告,2013年,中国经常项目收支状况“继续改善”,经常项目顺差1828亿美元,顺差较上年下降15%,与GDP之比为2%,较上年回落0.6个百分点。由于中国长期依赖出口、且外汇储备高居不下,因此经常项目顺差缩小并非坏事。
这中间可能惟一有点出人意料的是,国家外汇局专门用了一个专栏讲了下“服务贸易项下旅游逆差持续扩大”。国家外汇局称,从2009年开始,旅游转为逆差且规模不断扩大,2012年首次成为服务贸易第一大逆差项目,2013年延续这一格局,成为平衡国际收支的一个重要项目。
总体而言,报告中最受关注的数据还在资本和金融项目一栏。
数据显示,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3262亿美元,上年为逆差318亿美元;由此,加上经常项目顺差1828亿美元,总计国际收支总顺差5090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77倍。
但如前所述,资本和金融项目猛增可能并不是一件好事。
这从昨日公布的报告中的一个细节也可以看出来。国家外汇局称,2013年,占资本和金融项下绝对大头(约70%以上)的“其他投资”类别由大额净流出转为净流入,这既与国际危机后的外部因素有关系,同时也反映境内主体“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的财务运作方式重新抬头。
何为“资产本币化、负债外币化”?简单地说就是,大家都赌人民币升值,持有人民币,而借入外债。而在很多时候,这个又与境外“热钱”进出境内有关系。
加强跨境资金监测
“资本和金融项目保持净流入,特别是在年中新兴市场出现局部振荡时,中国跨境资本虽窄幅波动,但仍呈现净流入。说明国际收支总体不平衡问题依然突出,仍需积极构建市场化的国际收支平衡体制机制。”国家外汇局昨日对此如是说。
事实上,国家外汇局昨日专门用了一个专栏陈述“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仍然是中国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国家外汇局还用上了“任重道远”四个字。
在专栏中,国家外汇局也没有讳言,人民币波动性仍然偏低,在全球流动性宽裕、主要货币利率低企的大环境下,利差交易盛行,加剧了中国外汇供求失衡,积聚了人民币汇率超调风险。简单地说,简直可以直接把这句话理解为外汇局在说境外热钱大幅进入中国,而且积聚了人民币汇率“超调”风险。
对此,国家外汇局在报告中也提出,2014年要围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要求,加快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双向监测,防范国际资本冲击风险。
国家外汇局分析称,今年资本和金融项目下导致资金流入的因素和去年一样,包括国内经济基本面持续较好,主要发达经济体维持低利率货币政策、将使得国内外维持正向利差等。而负面因素包括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本身仍会被市场反复炒作,新兴市场可能再次震荡并波及中国等等。
“导致跨境资金流入或流出的因素并存,资本和金融项下总体将呈现振荡走势。下一步,外汇管理部门将围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要求,加快完善跨境资金流动监管体系建设,加强跨境资金流动双向监测,防范国际资本冲击风险,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国家外汇局说。
后一篇:“九段线”法理含义需反复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