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宁:马航失联:中国在南沙建立基地已刻不容缓
(2014-03-10 09:51:51)
标签:
军事育儿 |
分类: 百家争鸣 |
至昨晚笔者撰写此文时,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直飞北京航班“失联”已逼近48小时,所有奇迹出现的可能性皆被排除。
MH370航班的“失联”,令中国、马来、越南、新加坡、菲律宾、美国以及整个南海海域跨国海空搜救的短板与长进一股脑儿呈现在了世人面前。
MH370航班从起飞到最初发现“失联”,时间只短短40分钟。最终“失联”被确认——也即马航首次确认MH370航班在飞行途中“失踪”,离该航班从吉隆坡起飞约2小时40分。正常情形下,对该航班的飞行空管服务,以及航线所覆盖相关国家的空管机构当共同遵循下列一般操作规矩:
其一,以现有空管雷达的实际监控半径,该航班将依次通过马来空管区,马来与越南重叠空管区、越南境内若干空管区和中国境内的若干空管区。
其二,航班每飞越一个空管区,包括飞越空管重叠区,都需要向空管区报告“我来了”和“我走了”,空管区的监控值班人员则需对飞越航班进行确认,并与下一个空管区进行“监管交接”。对于航班和空管,这形同两场既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空勤安全信息接力传输”。
其三,航班起飞地机场和航班目的地机场之间,两个国家航空公司之间,两国的空管之间,在MH370行将航班起飞前或起飞后,还将依次做好四件事:A,马航向南航通报飞机已起飞的时间和预计到达时间;B,该航班预计依次通过各个空管区的大致时间;C,马航向中国首都机场通报该航班所带燃油数量和可最长滞空时间;D,在事先通报飞越空管区时间内,若马航MH370航班没有进入越南或中国的空管区,上一个空管区又不主动向下一个空管区说明原因,下一个空管区有责任向上一个空管区主动询问。
其四,因为MH370航班系国际航班,在飞机起飞后,首都机场每隔一段时间就应当对航班的飞行时间是否晚点做出询问。尤其是在航班进入中国境内没有向中国降落机场报告空中位置时更当如此。具体到MH370航班,它涉及到中国首都机场提前或推后为该航班预先确定降落时间及停机位置。
其五,还是因为MH370航班的国际属性,马航在飞机起飞后,应该立即向中国首都机场边检部门提供该航班所有乘客的身份信息资料。
从航班“失联”后陆续披露并被做实的信息分析,其三、其四、其五的一系列必须要做的“规定动作”,相关各方均没有做到位甚至被省略或忽略了。否则(笔者在此只举一例),在“失联”信息曝光后的前10数小时内,关于该航班中国乘客的人数,就不可能出现153人、154人、157人、158人、159人等多种混乱说法。
其六,马航首次确认MH370航班已“失联”,离起飞时间只有2小时40分。如果按规矩操作,马航在此时就应该向越南、中国的空管部门、中国首都机场通报“失联”信息,并作滚动式定时通报。
正常情形下,航班出现任何情况变化都应及时通报、公告。但自2时40分飞机“失联”,到8号上午8时29分《法新社》最先公布消息,在长长的5个多小时内,马航并未对外公布任何信息,这是否正常?而到上午9时20分,航班“失联”消息已被全世界知晓,可首都机场显示屏上仍显示MH370航班“晚点到达”。
现实是,马航首次公布MH370航班“失联”信息是3月8日上午8时26分,在此之前,马航有否向越方尤其是中方通报“失联”信息,迄今舆论仍不得而知。马航在刻意回避?中国有关方面对此保持很难理喻的沉默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奈之举?这不仅涉及到针对航空安全的规范操作,更关乎航空安全尤其是重大航空安全事故能否赶在第一时间予以应对的人命关天。
MH370航班“失联”信息被各方确认的时间越晚,救援行动的决策与启动也越晚,前往可能出事海域进行搜救的救援力量到达时间也越晚。这一系的“越晚”,在洋流复杂的南中国海泰国湾海域,假如MH370航班真已坠海爆炸,洋面飘浮的飞机残留物就越少……
综合分析多种信息,马航包括马来西亚政府,在最初10数小时向中方通报的MH370航班“失联”信息是遮遮掩掩、零打碎敲的。以至于外交部长王毅匆匆结束8日上午全国“两会”例行“外交新闻发布会”前往部机关召开“失联”航班部际协调会,已是下午14点左右。而在部际协调统一识认并做出统一搜救部署之前,中国的救援参与无法作实质性展开。为什么“失联”呈现为长时间的“失踪”?关键信息缺失导致决策迟滞无疑是最大的制约因素。
笔者愿意相信,由于受能力、技术、经验、反应速度、应急操作等诸多短板的“集束式制约”,越南与马来西亚对MH370航班作实质性海上搜救已是8日下午,搜救的第一时间已经丧失。而随着夜幕降临,海上搜救又被耽搁了整整一晚上。坦率地讲,就算第二天天亮后,越南与马来西亚倾两国海空搜救力量之全部组织搜索,其实际效果也是形式大于内容。
眼瞅着国际搜救很不给力,中国政府最终定下(中间还有大量的跨国协调)搜救“以中为主”的原则、操作思路并立即组织实施,形成海警、海救、海军及海军航空兵四为一体的海救力量投放。
然而,一来由于前期判明情况时间被耽搁,二来首拨投入的海救力量除一条护卫舰离出事海域“稍近”外,其余海救力量须从湛江、海口、三亚、西沙分头启程,等赶到出事海域“黄花菜凉”。中方海救力量“鞭长莫及”之尴尬,再次暴露了中国在辽阔南海海域(眼下实占5大岛礁)长期未建码头与机场的“战略痛楚”。
这是中国海救力量首次投入大规模立体式搜救——眼下,中国政府面临着国内互联网部分网友制造的巨大舆论压力,包括极少数大V和所谓意见领袖兴灾乐祸的指责。但不管接下来的海救结果如何呈现,对本次马航“拆烂污”
、中国“擦屁股”式的海救大行动,在经历了最初阶段不同程度的无所适从和手忙脚乱之后,旋即变得毅然决然和有条不紊。目前,虽说美国海军也介入了海救行动,但海救以中国为主的大格局不可能改变。
回味和观察已然展开的海救和仍在继续实施的海救,我们可以收获下列观察和思索:
第一,2003年因非典肆虐而仓促起步的国家应急体制、机制、队伍及软硬件建设之成果,在本次MH370航班“失联”搜救中再次接受了成熟度检(考)验。应该说自国家最终定下“以中为主”的搜救原则后,呈现在国人面前的搜救行动是有板有眼的。
第二,在整个南海海域包括整个东南亚,我国海空搜救能力已呈“地区第一”,但我们依然缺乏必要而必须的前进基地和前进平台。包括搜救经验积累,搜救技术及搜救硬软件继续改进和添配。
第三,应急搜救能力尤其是其中的海救能力,包括反应速度、力量投放强度、队伍素质,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而与综合搜救能力建设和搜救实践相随相伴的“政治属性”和“公民国家认同属性”,则是检验执政党及政府是否真正践行以人为本施政理念的一块试金石。
国家应急搜救能力的综合性进步,是表征国家进步的一个分支。马航MH370航班“失联”导致239名乘客及机组人员生死未明,不管最后的搜救结果如何,笔者仍要为政府的本次应急搜救表现至少打上8分。================================================================================================
马航飞机失踪最新消息:中国海军启动“史上最强”救援 9船共同搜救
马航MH370航班失联已经过去40多个小时,中国一艘商用船只和一艘海警船已到达疑似失联海域开展搜救,另有三艘救援船正在赶往驰援。昨日,中国海军导弹驱逐舰海口舰和船坞登陆舰昆仑山舰分别从三亚、湛江军港起航,向马航搜救海域方向前行;此前,海军已经派出导弹护卫舰绵阳舰和船坞登陆舰井冈山舰。届时,将有9艘中国救援船舰共同开展搜救工作。
3月8日23:50,正在南沙海域执行任务的导弹护卫舰绵阳舰奉命起航赶赴出事海域。3月9日3:00,海军两栖登陆舰井冈山舰搭载由14名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分队,由10名潜水员组成的水下搜救分队,由52名陆战队员携带冲锋舟、橡皮艇等救生器材组成的救援兵力和2架舰载直升机,从湛江军港紧急起航赶赴失联海域参与救援。
8国救援力量组成图(来源:新京报)
昨日,导弹驱逐舰海口舰和两栖船坞登陆舰昆仑山舰继续增援,于9日16:15、下午17:00从三亚、湛江军港起航。昆仑山舰搭载有50名陆战队员。南海舰队航空兵2架舰载直升机也将与昆仑山舰会合参加救援。
据海军军事学术研究所研究员张军社介绍,这是海军参与国际联合救援任务派出舰船最多的一次,四艘军舰都参加过亚丁湾护航。昆仑山舰和井冈山舰都属于071型两栖登陆舰,可以执行远海任务,且装载量很大,昆仑山舰是除航母之外最大的作战舰。这次它们各带两架舰载直升机、水下探测设备、搜救队员、陆战队员等,搜救水平很强。张军社说,到搜救海域后两栖登陆舰本身是可以进行搜救的,直升机可以在舰船周边50到100公里半径内搜索,陆战队员和潜水员组成的水下搜救分队可以帮助其发现水下可疑目标。
071型登陆舰组成的舰队(资料图)
海口舰和绵阳舰还可以利用自身声呐和雷达搜索水下目标,特别是驱逐舰和护卫舰的航速比船坞登陆舰要快,机动能力更强。
交通运输部消息,昨日9时,中远“泰顺海”轮最先传来消息,“我们已经达到制定海域,等待命令。”这是第一艘开进疑似海域的中国船只。
下午1时30分,“泰顺海”轮船长孟昭东表示,疑似海域天气状况良好,能见度较高。此时,中国海警3411船也已抵达,比预计时间提前了半个小时。3411船到达疑似海域后成立了观察瞭望、搜救、通信等6个工作小组。
据3411船指挥长罗坚雄介绍,通过雷达发现现场有8艘船只,并与现场搜救的两艘马来西亚船只取得联系。他们以疑似海域中心区为原点,方圆50海里之内是搜救重点,船上有四艘快艇和救生艇,一套海上搜救系统可以将信号搜索范围扩大一倍。
马来西亚海警船在搜索过程中,图中可以看见一架水上飞机的浮筒
马来西亚搜救人员在飞机上用雷达搜索目标
越南搜救人员在商讨
中国海警局在北京成立了专家小组,对现场海域的海况、洋流、水温等情况进行分析研判。截至昨日晚7时,在搜救范围内航行60海里,搜索面积约200平方公里,尚未发现可疑目标。3411船将连夜继续搜索。
昨日下午,交通运输部召开马航失联客机应急反应领导小组第四次工作会议。会上透露,正在赶往驰援的“南海救115”、“海巡31”和“南海救101”三艘船已在沿途开展搜寻。
据新华社报道,现场指挥组组长、南海救助局副局长汤忠法在“南海救101”船上介绍,根据马航客机失联应急搜救方案,搜救力量成立了现场指挥组。
马航失联客机搜救工作现场指挥组成员刘海勇说,应急队员将在航行途中抓紧调试设备,确保抵达指定海域后开展救助搜寻工作。携带的设备包括声呐扫测仪、信标探测仪(主要探测黑匣子)等专业救助搜寻设备。搜寻到疑似点后,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潜水员将下水探摸核实。12名队员分别来自南海救助局和东海救助局。
昨晚,交通运输部应急反应领导小组明确了下一步工作重点:一是召开国家海上搜救紧急会商会议,制定下一步搜寻方案;二是将搜寻计划通报马来西亚搜救机构,并协调现场我国船舶有序开展搜寻;三是指导“南海救115”、“南海救101”和“海巡31”轮沿途开展搜寻;四是继续协调过往船舶参与搜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