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外学者对风水学的认知与看法

(2013-05-03 22:36:42)
标签:

星座

风水

开运

命理

运程

风水学在国外获得很大的认可,并不是这数十年的事情,可以追溯到更久远的年代。

韩国英:清乾隆时期,一位来自法国的传教士韩国英在描述中国园林景观的设计特点时,援引了一位古代建筑大师的叙述,其中清晰的反映出源自风水的美学意趣:“他们首先追求的是空气新鲜,朝向良好,土地肥沃;浅冈长阜,平坂深壑,澄湖急湍,都要搭配得好;他们希望背面有一座山可以挡住风,夏季招来凉意,有泉脉下注,天际远景有个悦目的收束,一年四季都可以返照第一道和末一道光线。”

伊特尔:英国学者伊特尔在1873年出版的《风水:古代中国神圣的景观科学》一书中说:“在我看来,风水无论如何是自然科学的另一种名称。”

“风水是可以被称作宗教与科学的完全混合的东西,。。。。从科学的角度看,我们迄今为止只能非常宽容地说,中国物理科学是对自然的粗浅猜测的凝聚物,被怪诞地运用幼稚的模式而发挥了。”

“风水理论包含着显著的美学成分和深刻的哲理,中国传统建筑同自然环境完美和谐地有机结合而美不胜收,皆可据以得到说明。”

伊特尔在分析中国风水的自然哲学基础时,将风水中所谓的理、数、气、形,分别归纳为自然的法则、自然的数值化、自然的气息、自然的外形,他认为理、数、气都不是可以直接看到的,是影响物之形成的潜在机理,而大地上的一切存在物,都以其外在的“形”,直接反映着理、气、数,也就是说,形是一定的理和数作用下的气所产生的结果,对自然平衡的破坏将受到气的报复。

李约瑟:世界著名的史学家、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的科学与文明》一书中,发表过他对中国风水的看法:

“风水实际上是地理学、气象学、景观学、生态学、城市建筑学等等一种综合的自然科学。。。。是中国古代的景观建筑学。”

“我初从中国回到欧洲,最强烈的印象之一是与天气失去密切接触的感觉。(在中国)木格窗糊以纸张,单薄的抹灰墙壁,每一房间外的空阔走廊,雨水落在庭院和小天井内的淅沥之声。。。。。而在欧洲的房屋中,人完全被孤立于这种境界之外。”

“在许多方面,风水对中国人民是有益的,如它提出植树木和竹林以防风,强调流水近于房屋的价值。虽在其他方面十分迷信,但它总是包含着一种美学成分,遍布中国农田、民居、乡村之美、不可胜收,都可藉此得以说明。”

凯文•林奇等:风水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

美国城市规划权威凯文•林奇在其代表作《都市意象》一书中,高度评价了中国传统的环境哲学,指出风水理论是一门“前途无量的学问”,“教授们组织起来,予以研究推论”,“专家们正在向这方面谋求发展”。

美国当代生态建筑学家托德夫妇在《生态学设计基础》中说:中国风水“具有鲜明的生态实用性”。“风水世界观源于对天地的仰观俯察。。。。。。它是一种大自然和谐协调的方法。”

著名英国景观建筑学家帕特里克•阿伯隆比赞誉:“在风水下所展现的中国风景,在曾经存在过的任何美妙风景中,可能是构造最为精美的。”

毕业于美国伯克利大学先就职于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的尹弘基教授,在回答风水就是是迷信、宗教还是科学时说:“风水不属于其中的任一种。西方没有与风水相当的概念,也不能按西方标准将其归类。风水是一门使自然环境概念化的独特的综合理论体系,其宗旨是通过指导人们如何选择吉祥环境及怎样营建与环境相协调的建筑实体(如坟墓、房屋及城市)以达到调控人类生态环境的目的。”

李约瑟(Dr.Joseph Needham,1900年-1995年),英国人,剑桥大学李约瑟研究所名誉所长,长期致力于中国科技史研究。撰著中国科学技术史》。 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科技史学家。 1994年被选为中科院首批外籍院士。

http://s2/mw690/c92d48e8tdbd14d023f71&690

凯文·林奇 Kevin Lynch [美]

1918年出生在芝加哥一个富裕家庭,父母是来自美国的第二代爱尔兰居民。林奇曾就读于美国当时一流的学校——法兰西斯.派克中学。

赖特,刘易斯.芒福德都对他有很大的影响。

任教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学院三十年之久,他帮助建立了城市规划系,并将之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建筑学院之一。1988年,他的家人,朋友,同事为了纪念他,以他的名义设立了凯文·林奇奖学金,用以奖掖后进和资助建筑学院的图书馆。

凯文.林奇及其《城市意象》(The Image of the City)

偏重于对城市环境认知的经验研究。他把城市空间的“意象”看作由路径、边沿、区域、节点和标志五种元素构成,企图以此揭示城市空间的本质。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的《模式语言》(A Pattern Language)以及《城市并非树型》(A City is Not a Tree)很显然体现出一种系统思想。他的《建筑的永恒之道》(The Timeless Way of Buildings)中所谓的“无名特质”等概念,则隐含着某种同“深层结构”等结构主义概念的关系。E.D.培根的城市设计理论同他的实践经历,特别是美国费城的城市设计实践密切相关。韦恩.阿托和唐.罗根在《美国城市建筑:城市设计中的触酶》(American Urban Architecture: Catalysts in the Design of Cities)一书中提出的城市设计中的“触酶”理论,则在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美国不少城市更新与再开发项目的经验总结。所谓的“新都市主义”,其实并无较为完整的理论主张,而只是在城市设计的实践中具有较为一致的价值取向与设计手法而已。

 

 

                                     更多风水知识,请关注新浪微博@风水夜谭 微信号YTTON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