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工作计划
(2018-09-29 08:32:54)分类: 教学日志 |
初中道德与法治人教版教学工作计划 |
||||||
年 级 |
七年级上册 |
学 年 |
2018-2019 |
|||
主 备 |
周文华 |
学 期 |
第一学期 |
|||
班 级 |
702.704.705 |
单 位 |
望江初级中学 |
|||
教 材 分 析 |
第一单元:第一单元作为对初中生活开端的理性阐述,具有统领全套教材的意义,既是学生整个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起点,也是全套教材建构的逻辑起点。 对于刚刚步入中学校门的学生而言,中学时代是一个全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面对生活和学习的变化,学生会有各种感受,也可能有各种困惑和问题。教材不是让学生被动去适应这些变化,而是把变化看成是生命成长馈赠给自己的礼物,认识到新的阶段意味着新的机会和可能,接纳变化,在积极面对中学学习、自我探索等课题中中成长。 第二单元:以“友谊的天空”为主题。学会交往,处理交友中的问题既是学生道德和心理发展在本阶段的核心任务,也是初中生活逐步展开后学生实际的需要,在学生生命成长中具在重要的意义。 第三单元:师长情谊。承接上一单元学会与同伴交往,本单元则是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师生关系、亲子关系和家庭关系,是人际交往的继续与延伸。 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本单元内容在七上教材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既是本册书前三个单元的价值升华,也为学生一生的健康成长打好生命的底色。虽然课程设置上只是作为一个单元内容来呈现,但对生命教育的关切贯穿整套教材始终。 |
|||||
学 情 分 析 |
七年级学生因为正处于青春期的开始阶段,思想上开始进入逆反期,本届学生从总体上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有很大的一部分的学困生,要想总体水平得到提高,则必须狠抓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同时,一些小学的不良习惯还未改变,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学习习惯,绝大多数学习不够自觉,有个别学生学习不自觉,上课精力不集中,讲话,不注意听讲,作业又不认真按时完成,教师要多用心。教师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这一部分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由于刚上初中大多数学生的综合理解能力较差,虽然思想品德的内容接近中学生的生活,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但无法与我们的生活相联系不能很好的运用到生活中,本期在加强学生基础训练的同时,还应特别注重综合能力的训练。 |
|||||
教 学 重 点 |
1、 珍惜中学生活,把握人生机遇;2、学会学习;3、正确认识自己;4、友谊的力量;5、学会师生交往;6、增进与父母的感情;7、热爱生命,提升生命的价值。 |
|||||
教 学 难 点 |
1、努力实现梦想;2、学习是苦乐交织的;3、做更好地自己;4、友谊的澄清与特质;5、化解师生冲突;6、家的意味;7、敬畏生命。 |
|||||
教 学 措 施 |
||||||
1、重视学生自主学习,注意学生的接受性,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强化学生学习的建构性。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用活动激发和提升学生的体验。在亲身体验中发展。 2、注重学生的互动合作 ,互动活动蕴涵着人文关怀,在学生的互动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突出探究式学习 ,主题探究是每一个单元的灵魂,如何组织主题探究。加强学生的道德实践,讨论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条件 。 3、搞好教学还要抓好以下几个问题: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是教学的基础。分析透彻活动和材料,这是传授概念、观点的前提。组织好体验活动,这是促进学生内化的手段。指导好实践活动,这是实践学生良好行为的途径。 4、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5、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
||||||
教 学 进 度 安 排 表 |
||||||
周次 |
起讫日期 |
教 学 内 容 |
||||
1 |
9.3-9.9 |
第一课 |
||||
2 |
9.10-9.16 |
第二课 |
||||
3 |
9.17-9.23 |
第三课 |
||||
4 |
9.24-9.30 |
单元复习、检测、评析 |
||||
5 |
10.1-10.7 |
国庆节放假 |
||||
6 |
10.8-10.14 |
第四课 |
||||
7 |
10.15-10.21 |
第五课 |
||||
8 |
10.22-10.28 |
单元复习、检测、评析 |
||||
9 |
10.29-11.4 |
第六课 |
||||
10 |
11.5-11.11 |
期中复习、考试、评析 |
||||
11 |
11.12-11.18 |
第七课 |
||||
12 |
11.19-11.25 |
单元复习、检测、评析 |
||||
13 |
11.26-12.2 |
第八课 |
||||
14 |
12.3-12.9 |
第九课 |
||||
15 |
12.10-12.16 |
第十课 |
||||
16 |
12.17-12.23 |
单元复习、检测、评析 |
||||
17 |
12.24-12.30 |
期末复习、检测、评析 |
||||
18 |
12.31-1.6 |
期末复习、检测、评析 |
||||
19 |
1.7-1.13 |
期末复习、检测、评析 |
||||
20 |
1.14-1.20 |
期末复习、检测、评析 |
||||
21 |
1.21-1.27 |
期末考试 |
||||
教师签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