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盼望》连载小说(第十六)

(2024-10-24 15:27:52)
深秋初冬的江南水乡还不算太冷,责任田的稻子收过之后,然后种下了油菜和小麦,田间里又是绿油油的一片。冬莹老公得知老张头给弄到了砖头票,提前从工地上回来,夕阳照着他古铜色的脸堂。半月没回家,心里惦念着责任田里的庄稼,于是就先跑到责任田里去看看,就像去看望自己的孩子一般。虽然不在家,妻子依然把田里的油菜小麦管理的非常好,望着绿油油的油菜小麦,他背着手站了好一会儿心里美滋滋的。

     冬莹知道老公今天要回来,于是买了几块钱的肉,晚餐白萝卜炒肉,还做了个蛋汤,做好晚餐,就等老公回家一起吃饭。母子俩朝着老公回家的路上不停张望着。没想到老公从田埂上走岔道,直接去了自家田里。娘俩望了好一阵子,也没看到他的影子。儿子有点饿了忍不住说:“妈我饿了”冬莹见丈夫还没回来说“饿了你先吃吧”说着给儿子盛饭。这时见老公满面春风面带微笑跨进门说:“我顺便去自家田里看看,半月不在家油菜小麦都已经长出了几片叶子,我老婆把田里庄稼管理的如此之好,里里外外搭理的井井有条,老婆辛苦了!娘俩还都没吃吧,那就赶紧吃饭!”

      冬莹听老公这一番话,曾经的辛苦汇成了温柔的微笑说:“你在外也辛苦啊,将来孩子读书成家都需要钱,眼下还要盖楼房又借了钱,不苦干怎么行呢”说着把饭端到老公面前说:“饿了吧”老公知道妻子舍不得吃萝卜里的肉,夹一块肉放进妻子碗里,冬莹又把老公夹过来的肉,夹进儿子碗里,儿子非常懂事,把夹过来的肉,又夹回母亲碗里。日子虽然苦了点儿,却又是那样的和谐温馨。

    八十年代农村还都是窄窄的泥巴路,水乡盖房运输材料都必须走水路,用船运输。冬莹家在村庄的最西面靠着路边,大河在村庄最东面。把砖瓦建房材料从村东头运到村西头,可是不小的工程。夫妇俩用板车一车车的拉。一个拉车,一个在后面推,夫妻俩运材料折腾了一个冬天。盖房材料总算准备齐全,就等开工了。

    年底冬莹夫妇打算准备过了春节开工建房把养了一年的那头肥猪杀了,一两没卖,由于当初乡村都还没有冰箱,只能腌制。等开工后瓦工,小工们吃饭备用。

    往常年,春节过后冬莹老公就又要外出打工,而今年因为要盖房子没出去。虽然经济状况拮据,冬莹盘算着趁着过年家里有鱼有肉,想把亲戚朋友村里的长辈们都请到家里一起吃顿饭。

        一九八七年的大年初十,串亲戚回娘家的,探亲访友的,也几乎都走动的差不多了,冬莹就是趁这几天都在家。把村里曾经帮助过自己的长辈,青壮年男人妇女们请来,满满的三大桌。当然是少不了公婆、快嘴婶儿和老张头。

    快嘴婶儿见冬莹还在厨房间里忙活说:“赶紧别再炒那么多菜了,吃不完,刚过了年,肚子里都还有油水儿。快过来说说话”老张头夹了一块猪头糕放进嘴里嚼着说:“冬莹夫妻俩也真是的,非要把我们请来吃一顿,都是一村人,有用得着的地方尽管开口,何必这么客气呢”

     冬莹腰里扎着围裙,忙的她脸上泛起了红润,显得那张脸更加俊俏。她炒好一样菜端上桌子说:“叔叔、婶婶、哥哥、嫂子们叫你们来坐坐,在一起说说话表达一下我对你们的感激之情。从我嫁过来你们没少关照我,眼下我家要盖房子,少不了又要麻烦大家”快嘴婶儿喝了一口米酒夹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说:“我说冬莹你这孩子就是实在,都是一村人帮帮忙那不是应该的嘛!”

      老张头给冬莹夫妇出主意说,经济困难盖房别做包工,包工开支大,包工就是出钱把活,包给一小工头一直做到完工,不供饭,帮干活的小工都有工钱。假如做日工,就要一天三顿管饭,小工不收工资,瓦工工资也低于包工工资。就是买菜做饭的忙了点儿。戚朋友乡里乡亲在一起聊着、吃着。早春反正也没啥农活。一直热闹到下午两点多钟方才散局。

     冬莹小夫妻俩经细心商量后决定做日工。正月十六正式开工。冬莹知道一个人忙四五桌人的饭菜,当初还没有煤气灶,全是烧稻草炒菜做饭,她知道婆婆身体不好,于是请来了姐姐,还有快嘴婶儿。做饭这一块就不成问题了。

    瓦工是原先约定好的,小工都是村里乡亲邻里,自愿来帮忙的。十天以后楼房在这些热心瓦工小工忙碌中建成。盖房上梁是大事,要大办酒席,亲戚朋友们送上祝福红包。

    冬莹夫妇买回了几大箩筐面包,苹果,还有十几斤糖果糕点。口才好的瓦工站在屋脊上念着吉祥话语。然后鞭炮齐鸣,叫冬莹夫妇俩用中国红段子被面各拽着两个角,说吉祥话的瓦工站在屋梁上往下对着冬莹夫妇俩拉开的红段子背面上扔面包、萍果、糖果。这是水乡人上梁绝对不可少过程。乡民称“接宝”谁家盖房上梁只要听到鞭炮声就会招来满村男女老少来抢面包糖果,当地乡民们称“抢抛梁”那场景真叫热闹非凡。然后在此做活的瓦工和小工,亲戚朋友们入席。

    冬莹家在忙碌和快乐中两间楼房坐落成功。夫妻俩住了十年黑咕隆咚的老屋,如今搬进敞亮的楼房甭提那心情有多好。 两个大房间都有南北大窗户,前后都有阳台。虽然盖房欠下几千块外债,但永远结束了下雨屋里进水的日子。

     冬莹的公公见三儿子家盖起了楼房,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得意的有事儿没事的背着手,从村庄这头走到那头。似乎在炫耀他儿子家盖的这两间楼房,在当初村庄里算得上是最好的了。

  :“老哥见你这几天满面红光,走路腿脚都有劲儿,你儿子盖好楼房看把您高兴地!”老张头早就注意他了忍不住说。“那是当然,为父母的就是盼望孩子们都能越过越好!”冬莹公公应和老张头道。说着话递给老张头一支香烟。随即喊老伴道:“把咱家凳子拿出来我们哥俩说说话”

      老张头见冬莹公公如此客气不得不停下脚步,好在早春田里也没啥农活。于是在冬莹公公家门口坐了下来,老伴拿来凳子随即又给老张头泡了杯茶。

     早春的阳光照在两位老人饱经沧桑脸上。他们相互提及各自的儿女孝心,在他们脸上写满对子女的欣慰和期盼。

(请继续阅读下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