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2022-07-02 19:59:45)关于“整本书阅读”的思考
上完《中国神话故事》导读课,感想颇多,记录如下:
(一)浏览
拿到一本书,映入眼帘的即封面,要从书名、作者、附言、插图四方面浏览。
1.书名:从书名中的关键词可以了解书的相关内容或思想感情。初读书名中关键词:“神话”,就可以知道这是一本关于神话故事的书,了解了主要内容,读起来就有兴趣了。
2.作者或者编者:如果熟悉书的作者或编者,比如我们熟悉的老舍、巴金。冰心等,我们就不用再去花费时间查资料了解直接就可以开始阅读;如果不熟悉,则可通过网络等途径查阅作者相关情况,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写作背景、人生经历等,对于我们的阅读是有帮助的。比如我们在学《祖父的园子》时,可以了解萧红的人生经历,从而知道童年、祖父对于她的人生是至关重要的。
3.前言,刊于正文前,主要说明基本内容,编著(译)意图、成书过程、学术价值及著译者的介绍等。由著译、编选者自撰或他人撰写。文章中的前言,多用以说明文章主旨或撰文目的。比如我们这本书的撰写目的就是为了系统向光大青少年传递名著精华。
4.目录,一是能让人清楚地知道书所讲的框架内容,一目了然;二是能理清思路,知道看了些什么内容。
要读有方法:阅读方法的选择:要有方法引领,消除读书困难。
通过了解小学生的阅读方法主要是朗读、默读、批注阅读、圈点勾画、跳读等。面对不同的文本内容我们选择的方法也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国神话故事》它的每一个故事都是相对独立的,几乎没有什么相关性,就可以采取跳读,然而《红楼梦》就不可以;冰心的《繁星》我们则可以采用大声朗读,因为里面有大量优美的词句,有感情的朗读就会有助于体会作者的感情。文章内容如果比较晦涩难懂,就可以采取默读,圈点勾画,批注阅读,如《红楼梦》,因此阅读方法也是可以综合使用的。
要读有计划
《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就指出阅读的目标有两种:1.获取资讯2.增强理解力。前者是“资讯式阅读”,不付出心力、不耗费精神、不动用脑力。就像你看天气预报,你家这边天气如何,你一目了然,千里之外天气如何,你一看便知。这种阅读方式,对阅读者几乎没有提升效果。后者是“理解式阅读”,付出心力、耗费精神、动用脑力。这种阅读方式,需要阅读者付出一些精力,才能理解书本、字句的含义。因为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不能浪费太多精力,我们有我们的目标——在增强对某些方面的理解,所以要根据自己能力和水平去制定阅读计划,这样读书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了保证,恰当安排各项读书任务,使读书有秩序地进行,对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大有帮助,就可以达到我们的阅读目的。
西安市未央区枣园小学
宫喜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