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肖主任简介本次语文组奔赴深圳学习情况,简介本次教研活动主题。
二、教研组长宣布本次活动议题
主题:““深圳名思教研”学习感悟汇报交流活动。
三、魏飞燕《感受经典吟诵无与伦比的美妙》
感受经典吟诵无与伦比的美妙
——听胡红梅诵读有感
2017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我们几个有幸赴深圳参加了“名思教研”举办的“创新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既第二届上海儿童阅读”点灯人”高峰论坛。此次大会的会场设在古朴的又充满时代气息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走出候机厅的大门,瞬间被一股浓浓的南国的气息包围,感觉呼吸一下子顺畅起来。路边到处是密密匝匝的草丛,各色的小花开得也欢,还有那浓绿浓绿的树木,干净的街道,湛蓝的天空,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此次展示会是一场“教学盛宴”,南宗北派、传统与现代各领风骚。与会教育专家有全国小语会会长崔峦,有著名教育专家窦桂梅、孙双金,梁雪菊,管建刚……三天的学习,时间安排很紧凑,学习内容也是安排得满满的,虽然紧张劳累,但名师们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和娴熟的教学技巧以及诗一般的教学语言,无不让我由衷地赞叹和敬佩。
在这其中,有一位叫胡红梅的老师,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了近两周了,但胡红梅老师一头飘逸的长发,那种女性的温柔,脸上甜甜地微笑,对孩子们毫不吝惜的关爱赞扬深深的留在了脑海里。
她执教的的《宿新市徐公店》,不但使孩子们兴趣盎然, 让我们也大开眼界: 原来古诗还可以这样教, 古诗还可以这样学!
她在课上教孩子们吟诵, 吟诵诗句似山泉叮咚叮咚, 似春风徐徐, 似庭院深深,似山歌悠扬……这一刻,我们中国古典传统文化的精髓
似春风化雨,在孩子们心田中悄悄扎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用说孩子们在课上学习的兴趣,既激动表
现,就连我们听课的老师也情不自禁的跟随教者吟诵、表演……这就 是古诗吟诵的魅力,这就是胡红梅老师这节课的魅力!
听完课后,我也查了古诗吟诵的相关资料,知道了“吟诵是我们 古代传统读诗词,文章的一种方法,是我们东方文明的一份宝贵而又
生命力的遗产”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该有份责任把她传承下去。
教学过程大约是这样的:
第一大环节:架起千年音韵桥。
一、读诗题。
二、同桌合作读诗。可以合作读,可以一起读。四个人合作读。站起来读一遍。坐下读一遍。会背了吗?背一遍给老师听。
三、胡老师背给同学听。听一听,有什么不同。
老师读得有长有短,很好听。
教师读,学生根据老师的诵读,为生字脱音或者减音。
四、复习拼音,做手势
一二声平,三四声,仄,短促一些。
标注教师名字平仄,读。标注自己名字的平仄。
五.为整首诗标注平仄符号你发现了什么?多了个点。示范手势。
加了标短横的字。
带着符号来诵读全诗。一句一句练习。
六、老师和孩子比赛,台下老师诵读。台上孩子诵读。
七、教师吟唱。
学生练习。
与台下老师pk
八、自己练习吟诵的方式再见。
首先请孩子们合作读全诗,要求是:一起读或者轮读,以检查预习情况;再四人组一起读,要求:一起读或者轮读。接着,比较三小节诗歌的异同,一边读一边了解诗歌的意思,有用大白话解释的,也有用诗歌解释的。本来以为到这里教学任务就完成了,可陈老师竟借助多媒体向学生介绍写作的背景:周武王灭商后在现在的西安咸阳建立了周朝,可是后世子孙不争气,直至周平王在西安待不下午了迁都去了洛阳,朝中一位大夫行役至西周都城镐京,满目所见,已没有了昔日的城阙宫殿,也没有了都市的繁盛荣华,只有一片郁茂的黍苗尽情地生长,也许偶尔还传来一两声野鸡的哀鸣,此情此景,令诗作者不禁悲从中来,涕泪满衫。不由自主的边哭边唱了起来。而这个时候陈琴老师就开始唱了(视频)
陈老师一开口,我的心马上就被牢牢抓住了:原来我们的古诗是这么读的,原来我们的古诗是这么好听的呀!我感觉身体里的血液有点澎湃了,我凝神欣赏着陈琴老师的吟诵。在场的老师们被陈老师美妙的经典吟唱带到了另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世界,感受美好,深受冲击。我们仿佛看到了那个士大夫悲天跄地的呼唤,仿佛能感受到国破家亡流离失所后的长歌当哭。起先是陈老师在唱,接着学生跟着她唱,后来全场的老师也一边举着手机拍视频一边跟着唱。因为这首诗歌共有三小节,到后来陈老师自己正唱时,随便把话筒放到哪个孩子跟前,我们就能听到孩子们竟然也会唱了。
听罢,不知道该用什么样的语句来形容自己那是的心情。原来,经典还可以这样吟诵;原来看似繁杂的古文还可以吟诵得如此情意之深;原来,我们对很多古诗文的理解与诵读都是谬误的,因为我们不懂音律,因为我们不懂传承。
在她唱完诗经的间隙,我趁机在网上看了她的照片和资料。陈琴老师,一个典型的南方女性,个子不高,面部也不是典型的东方美女的布局。这样一个女性,在任何场合你都不会被她的容貌所吸引,但是在那天上午的一个多小时里,全场的好几千听众为她倾倒,因为她的饱读诗书,因为她的文化底蕴,因为她的歌喉,更因为她无与伦比的吟诵。
回来后,我又在网上进一步了解了她,她提倡素读经典:“‘素读’就是不追求理解所读内容的含义,只是纯粹地读。 中国传统的母语教学就是以“素读”法为主要的手段,两千多年里,这种方法从没被怀疑过。中国历史上那一代代的文化巨匠就是靠这种方式获得坚实的童子功的。把所读的书完全烂熟于心,不似今天这般蜻蜓点水。在她的课上,我感受到了浓浓的语文味,感受到了悠悠的中国味。
陈琴老师给每一个学生小学六年制定的语文学习目标是:背下十万字,读破百部书,写下千万句。她的学生个个都十分熟练地通背或选背了《声律启蒙》《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老子》《孟子》和《庄子》等十余本经典蒙学、四百多首古诗词以及大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此外,六年里,她的学生平均阅读了300册中外名著,大多数学生平均每学年的阅读量都在500万字左右。
陈琴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她方向明确、勤耕不懈;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是因为她厚积薄发,满腹经纶,饱读诗书,敢于创新。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表达自己的心情,因为任何一个词都无法涵盖陈老师那给予我的震慑与吸引。
我自己也特别喜欢古诗文,也爱让孩子去背古诗文,以前没有校本教材的时候自己还常给孩子们抄着背。现在我们有了校本教材《国学诵读》,我们更应该按学校的要求引导孩子们好好背诵。我们没有陈琴老师那样的好嗓音,不能领着学生去唱。但是陈老师关于“素读”的其他方法我们是可以借鉴的比如重词叠浪,比如写诵读导图,比如讲诗词背景等等。以后每周的两节国学课上,我们也要想尽办法领着孩子吟诵背诵这些传统经典。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经典的种子,慢慢的期待他们开花结果。
四、
陈娇
聚焦语文课程整合实践
彰显统编教材最新思想
一、来到华师大
为了了解全国教学前沿的信息和教学动态,提升自身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017年11月30至12月2日,在南康学区及枣园小学校领导的组织下,我们一起参加了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举行的名思教研创新课堂观摩研讨会。这次活动以创新研讨为中心,直面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二十多位名师、专家或以课堂教学展示、或以主题报告的形式,为现场3000多位听课教师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传递了崭新的教学理念。回顾三天的学习所得,我感受到了新的语文教学内容和方法上的创新,收获颇丰。
二、感受名家风范
活动特邀小语泰斗崔峦先生,中国小语名师窦桂梅、还有中山市教研室的梁雪菊老师等名师、专家参与了高峰论坛。它直面小学语文课程改革深化过程中的各种疑难问题,课程设置直击课程整合、积极语用、绘本教学、国学传统经典、诵读等多种实践观点与创新行动,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培养、研究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本次活动全面覆盖高、中、低各年级以及各种课型,延续名思教研的品牌追求:摒弃大而空,追求小而精,成果接地气,突出实用性,让听课老师拿来就能用。其中,孙双金老师的《开天辟地》一课,是中年级教学的楷模。胡红梅老师的古诗群文阅读课,也给了大家很多的启示。
窦桂梅老师的绘本课《没头脑和不高兴》也为绘本教学提供了蓝本。她在课堂中呈现的“听读、默读、演读”三种形式是绘本教学的好方法,值得大家借鉴学习。
三、认识窦桂梅老师
窦桂梅,1967年4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附小党总支书记、校长。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
多年来深耕一线,研究实践的语文主题教学获得首届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四、了解主题教学
主题教学,是教师引导儿童在语言文字的习得过程中,体认、感悟儿童精神生命成长核心价值观的语文教学过程。例如《大脚丫跳芭蕾》《没头脑和不高兴》
五、听窦桂梅老师讲课
此次,窦桂梅老师带来的二年级绘本课程《没头脑和不高兴》。她先用抑扬顿挫和充满情感的语言引领学生走进故事,在故事中趣猜人名。紧接着运用对比研读等方法,体会“没头脑和不高兴”各自鲜明的性格特点。最后,幕布拉开,在孩子们趣味盎然的表演中结束了这堂课。在窦老师的绘本教学世界里,艺术美和幽默感同时迸发,令人回味无穷,赢得了满堂喝彩!
六、窦桂梅老师的观点
(1)主题,应该站在立人思想的哲学高度,寻找与儿童生命相连接的契合点。
(2)只有丰富、深刻但不失伟大的人,才是站在主题背后的一个个鲜活的人。
七、关于清华附小的小课题研究
今年,适逢苏轼先生诞辰980周年,清华附小开展了一系列致敬苏轼的活动。他们利用假期时间,进行了苏轼为主题的小课题研究。
去年,鲁迅笔下的童年,以《朝花夕拾》作为主要蓝本,选择鲁迅童年的真实的人物,探索鲁迅童年的秘密,寻找自己的童年,让我们的童年与鲁迅的童年相遇!
指向关键能力与必备品格的语文素养目标:
一手好汉字 正确 规范 美观
一副好口才 倾听 表达 应对
一篇好文章
读懂一篇好文章 理解 统整 评鉴
会写一篇好文章 积累 观察 运用
八、我的感悟
三天的培训学习一晃而过,但它留给我的思考和启发却是长久而深刻的。正如《中庸》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此后,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我会继续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加自己的专业素养,让自己也在教学和教研中浸润成长,独树一帜。
三天的培训学习,我忙碌着、充实着、幸福着、快乐着。专家、教授们的精彩报告如同一份份的精神大餐纷至沓来,让我经历了一次次头脑的风暴、一场场心灵的启迪、一次次情感的升华。使我明确了学习教育纲要的重要性;认识到了教师的自身价值;给我指明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增强了研修、科研意识;丰富了自己的理论知识;学会了课堂教学和管理的策略。每晚的研讨交流学员们都争先恐后、各抒己见、据理力争、畅所欲言。常常为了专家、教授们的一个观点争的面红耳赤,时而鸦雀无声;时而喋喋不休;时而掌声四起;时而赞叹不已……确切地说这次培训成为了我教育生涯的加油站。
九、聚焦核心素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老师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聚焦核心素养,关注课堂转型,不断努力,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为梦想耕耘,争做一名优秀的教坛学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枣园小学开展的系列教学教研活动,深深的启发我们:在全面推进“EEPO”课堂教学模式中,务必时刻聚焦深度教学,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力争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肖主任小结:我想说,课堂引发了教学革新,新的思想和理念促使我们不断思考:如何在教学中更有效地关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如何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如何让语文学习达到对学生性情的改造和人格的提升。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和实践的。活动已经结束,但我们的学习与思考却没有结束。我们将会在不断践行中,更现桃李芬芳、春色满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