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杯黑咖啡喝起来“有点甜”?
2022-06-20 15:13:57
标签: sunvirtuecafe 咖啡 咖啡豆 咖啡文化 美食
咖啡生豆中的碳水化合物,占了咖啡总量的50%,包括蔗糖、葡萄糖、果胶糖、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等自然界中的糖类物质。我们经常看见的咖啡豆,是取自咖啡浆果的种子。
咖啡浆果中的蔗糖,主要出现在果皮与种子两部分,而果皮上的含量较高。但是咖啡豆中的含量虽然没有果皮上的高,可果皮中的糖分子,会随着咖啡豆处理方式(例如水洗、日晒、蜜处理),不同程度渗入咖啡豆中。
到了烘焙阶段,这些咖啡豆中的糖分子,经过不同的反应,释放出不同的风味。例如属于还原糖类的糖分子(如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在烘焙初阶段的“梅纳反应”中,就被转化成各种芳香物质。至于蔗糖,则在烘焙后段的“焦糖化反应”中,与单宁酸发生反应,而产生属于焦糖的风味。
不过实际上,咖啡中的“甜味”,可一直是食品科学里的一大谜团——因为我们至今仍搞不懂,咖啡为什么喝起来会甜?
“哈?你在说什么?不是说咖啡里含有具甜味的糖类吗,有糖不就会甜嘛?”刚刚一定会有人在脑子里冒出了这样一句话。别急别急,我们慢慢来了解。
你根本不该觉得咖啡“甜”!
咖啡里的确有糖分,但实际上,人类的甜味感受阈值平均落在0.938%。
以蔗糖为基准,代表一杯240g的咖啡里,就至少要有2.2512g的蔗糖才会让你感觉“甜”;但即使是精品阿拉比卡咖啡,七种糖加起来的总量都不到60mg,且除了葡萄糖和蔗糖,其他的甜度都不足同份量蔗糖的一半……这代表什么?这代表你根本不该觉得咖啡“甜”!“真的吗?可是有的咖啡喝起来真的会甜啊!”是的,正因为客观上喝起来会甜,所以才称的上是谜团。
嗅觉影响到了味觉
目前主流认为比较有道理的假说,是根源于感官的不可分割性,也就是嗅觉影响味觉。
用玻璃杯喝浓缩比用陶瓷杯更加不苦…厚重的咖啡杯让咖啡喝起来更甜…上述这些,其实都是根源于感官的不可分割性,一般来说,在品尝浅烘咖啡的时候,我们感受的甜感会偏向捕捉水果的甜感。水果般的甜香令我们觉得这杯咖啡“甜”;而当咖啡烘焙到更深的程度,咖啡发展出了更多类似于香草精的甜香物质,并且油脂融合程度更佳,于是在口感和更加强烈的“甜香物质”引导下,好的深焙,喝起来甜的不行!
冲煮重点在于甜香和口感
所以回归实际应用,冲煮上与其把重点放在“把糖煮出来”,不如说要把重点放在“把
甜香带出来”&“把口感维持好”,更容易令人感觉到“甜”。
这在我们的实操经验上也是如此。这其中的差异,差别在于是单纯的把萃取率拉高,还是拉高的同时把风味往后段带,让有机酸物质的对立面能有足够的相对风味物质平衡它。所以你以为你是喝到甜吗?其实你应该是“闻”到甜~
- END -
这杯黑咖啡喝起来“有点甜”?
咖啡生豆中的碳水化合物,占了咖啡总量的50%,包括蔗糖、葡萄糖、果胶糖、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木糖等自然界中的糖类物质。我们经常看见的咖啡豆,是取自咖啡浆果的种子。
咖啡浆果中的蔗糖,主要出现在果皮与种子两部分,而果皮上的含量较高。但是咖啡豆中的含量虽然没有果皮上的高,可果皮中的糖分子,会随着咖啡豆处理方式(例如水洗、日晒、蜜处理),不同程度渗入咖啡豆中。
到了烘焙阶段,这些咖啡豆中的糖分子,经过不同的反应,释放出不同的风味。例如属于还原糖类的糖分子(如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等),在烘焙初阶段的“梅纳反应”中,就被转化成各种芳香物质。至于蔗糖,则在烘焙后段的“焦糖化反应”中,与单宁酸发生反应,而产生属于焦糖的风味。
不过实际上,咖啡中的“甜味”,可一直是食品科学里的一大谜团——因为我们至今仍搞不懂,咖啡为什么喝起来会甜?
“哈?你在说什么?不是说咖啡里含有具甜味的糖类吗,有糖不就会甜嘛?”刚刚一定会有人在脑子里冒出了这样一句话。别急别急,我们慢慢来了解。
你根本不该觉得咖啡“甜”!
咖啡里的确有糖分,但实际上,人类的甜味感受阈值平均落在0.938%。
以蔗糖为基准,代表一杯240g的咖啡里,就至少要有2.2512g的蔗糖才会让你感觉“甜”;但即使是精品阿拉比卡咖啡,七种糖加起来的总量都不到60mg,且除了葡萄糖和蔗糖,其他的甜度都不足同份量蔗糖的一半……这代表什么?这代表你根本不该觉得咖啡“甜”!“真的吗?可是有的咖啡喝起来真的会甜啊!”是的,正因为客观上喝起来会甜,所以才称的上是谜团。
嗅觉影响到了味觉
目前主流认为比较有道理的假说,是根源于感官的不可分割性,也就是嗅觉影响味觉。
用玻璃杯喝浓缩比用陶瓷杯更加不苦…厚重的咖啡杯让咖啡喝起来更甜…上述这些,其实都是根源于感官的不可分割性,一般来说,在品尝浅烘咖啡的时候,我们感受的甜感会偏向捕捉水果的甜感。水果般的甜香令我们觉得这杯咖啡“甜”;而当咖啡烘焙到更深的程度,咖啡发展出了更多类似于香草精的甜香物质,并且油脂融合程度更佳,于是在口感和更加强烈的“甜香物质”引导下,好的深焙,喝起来甜的不行!
冲煮重点在于甜香和口感
所以回归实际应用,冲煮上与其把重点放在“把糖煮出来”,不如说要把重点放在“把
甜香带出来”&“把口感维持好”,更容易令人感觉到“甜”。
这在我们的实操经验上也是如此。这其中的差异,差别在于是单纯的把萃取率拉高,还是拉高的同时把风味往后段带,让有机酸物质的对立面能有足够的相对风味物质平衡它。所以你以为你是喝到甜吗?其实你应该是“闻”到甜~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