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育,潜移默化的滋养孩子的心灵
(2014-02-14 15:28:55)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文化种类繁多,包括中国传统节日、传统服饰、传统美食、茶文化、古典文学、书法字画以及我们中国的民间传统游戏(斗蟋蟀、斗鸡)等。
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弘扬崇高的道德,追求完美的人格,以及对于真善美的一种渴望。让幼儿从小接触和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激发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萌发民族自豪感。
为此,北京精诚实验幼儿园的老师们特意设计了诸多传统文化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使中华文化传统得以光大,加厚幼儿生命的底色。并且将幼儿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于校园环境创设中,将班级及走廊墙面等充分利用起来,把收集到的十二生肖图片、中国名胜古迹、京剧脸谱、祖国特产张贴在墙面上,还为幼儿开辟了专门的墙面,用来展示幼儿和家长收集到的相关物品资料及作品,为幼儿营造了一个别具特色的中华民族大花园。
另外,在活动中可以很自然地扩大幼儿的识字量。幼儿早期识字有利于右脑开发,能够极大地促进幼儿的智力发育,开发幼儿的潜能,培育和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识字是阅读的基础,早识字就能早阅读。阅读能带来更多的知识、思考和更广阔的视野,能促使幼儿智力、思维、认知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提高,能培养一个人的自学能力,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为以后系统学习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次,可以培养幼儿的成功感。经历过早期阅读的幼儿比同龄幼儿有更多的知识和能力,也有更多的自尊、自信、自强和自律精神。我在班级内教授千字文,幼儿学习以后,经常在家人、教师和小伙伴面前背诵,由此获得成功感,变得非常有自信。
最后,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学习可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一个人记忆力的发展在6―13岁时是黄金时期。利用幼儿时期的记忆力去记下这些永恒的、最有价值的东西,对一个人的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是不可估量的。现代心理学研究证明,幼儿巨大的记忆潜能正是大脑快速发育的特征,背诵记忆是幼儿最自然的学习方式,错过这一时期就会错过人生的最佳记忆期。
现代教育十分重视环境对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并把环境创设看作教育教学和课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墙饰作为环境陈设的主要内容,能从情感情绪上带给幼儿愉悦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