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压岁钱的本质,摆脱物化和攀比
(2014-02-11 10:26:27)古人曾写过一首关于压岁钱的诗句“百十钱穿彩线长,分来再枕自收藏。商量炮竹谈箫价,添得娇儿一夜忙。”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用分发了彩线串着的压岁钱,小孩们一个个自己收起来,商量着买爆竹和箫等玩具,压岁钱反而让小儿忙了一夜。其实就是描写了过年发压岁钱后小孩的一些举动。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镇住邪崇,祈祷并祝福晚辈在新的一年平平安安。而如今,压岁钱好像变味儿了,红包越来越大,数目越来越多。压岁钱本应是祝福孩子快乐成长的载体,与数目多少没有关系,更不应该变成孩子们互相攀比和炫耀的工具。作为家长,我们是否应该反思呢?在孩子对金钱的认识上,我们究竟要怎样给孩子以正确的引导呢?
在此,我们特别邀请到了北京精诚教育集团托管项目负责人、北京精诚教育集团家庭教育专家王占荣老师来为我们解惑。
在提起压岁钱时,王老师说:不应该让孩子过早的对金钱有数量的认识,更不该让孩子对金钱过早的重视,这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纰漏。我们生活的环境充满了商业气息,太多的金钱和势力充斥着不仅仅是大人的眼球,对我们的孩子也会产生很多影响。孩子们对于金钱的价值,可能会出现错误的看法,造成同学间的攀比等不良行为习惯,失去了生活本质上的意义。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教孩子们关于金钱的价值,而不能让金钱成为核心价值。别让金钱过早的去满足孩子的口袋和心灵。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其他方面,比方说志愿者活动,公益活动,将自己的所得与朋友分享,以及对长辈的感恩回馈。
说到感恩,王老师说到:家长应该以此为契机,多给孩子讲讲压岁钱的含义。压岁钱是中华传统之一,我们应该要继承和发展,因为压岁钱中寄托着是长辈对晚辈的祝福,比数字和支配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帮助孩子认识到长辈的心意与期待。我们要教导孩子学会感恩,而不是以金钱多少衡量亲情,引导孩子反哺和奉献,促进孩子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和行为习惯,培养有思想、有观点的孩子,让孩子们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