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市级规划课题评审书

(2019-09-07 14:14:19)

附件2:

项目类别    基础教育     编号                

课题类别           理论性研究                

 

 

 

延安市基础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申请•评审书

 

 

课题名称: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学科融合方法研究 

课题主持人:                               

所在单位:          川口乡初级中学                 

申报日期:            2019年3月                     

 

 

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制

 

填表说明

一、本表请一律用宋体小四号字体认真填写。

二、填写本表须一式3份,左侧装订成册。

三、本表第一项中所列主要研究人员一般为5—9人,(含项目负责人),最多不超过9人(含项目负责人)。

四、课题主持人应具有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五、本表填写位置不够时可续页填写。

六、表中“项目类别”为:1.一般课题  2.重点课题;表中“课题类别”系指课题研究所属范围。请选项填写,限报1项。1.教育基本理论 2.教育心理 3.信息技术 4.基础教育 5.特殊教育 6.教育管理 7.幼儿教育 8.职业教育;表中“编号”由延安市教研中心监测评价科统一编写。

   址:延安市北关街师范路小沟坪巷延安市教育教学研究中心

邮政编码:716000      联系电话:0911-2380673 / 2380600

人:张            真:(0911)2380698

电子信箱:yaktbzy@163.com

 

 

一、课题研究人员基本情况

主持人姓名

曹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1988年4月19日

行政职务

教务主任

职称

       二级教师

研究专长

语文教学

学    

研究生

学位

硕士

课题情况

完成市级微课题

工作单位

川口乡初级中学

电话

18292133366

E-mail

1410119197@qq.com

通讯地址

延安市宝塔区川口中学

邮政编码

716000

姓 名

职 称

职 务

工作单位

专  

课题研究分工

王玉琛

一级教师

校长

川口乡初级中学

物理

准备、实施、总结阶段月三项活动安排、理论学习资料,语文、物理、体育

高院梅

高级教师

工会主席

川口乡初级中学

语文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课题结题工作报告(总),语文学科中的

多学科融合教学、书法

李双喜

二级教师

总务主任

川口乡初级中学

生物

开题报告、课题研究方案,语文学科中的生物教学、音乐

魏延莉

一级教师

教师

川口乡初级中学

数学

后期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报告,课题研究心得,外出调研,语文学科中的数学教学

孙晓侠

二级教师

教师

川口乡初级中学

地理

前期调查问卷设计,发放,调查问卷分析报告,照片等,语文

学科中的地理教学、历史

高增利

一级教师

副校长

川口乡初级中学

语文

理论学习资料,组织课题组会议,教师上课照片、学生学习照片、视频等的收集,外出调研,语文学科中的思政教学

苏丽娜

二级教师

教师

川口乡初级中学

化学

课题研究第一轮,第二轮研究报告,汇总各科目研究情况,

语文学科中的化学教学

王一竹

二级教师

教师

川口乡初级中学

英语

课题研究心得、课题研究论文,外国文学、美术

课题主持人和主要研究成员近期教育科研情况

主持科研

项目级别

及完成项

目 情 况

主持人曹婵:2019年3月市级微课题结题;组员李双喜2019年3月市级微课题结题;组员王一竹 2019年3月市级微课题结题。

 

 

 

 

姓  

论文或论著名称

发表(出版)或交流处所

时  

合作人

曹  

《浅谈农村从教大学生的专业成长之路》

《文教资料》

2014年第10期

 

曹  

《“分层-合作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新课程》

2019年1月

 

王玉琛

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

《宝塔教育》

2018年12月

 

李双喜

《浅谈显微镜的正确操作》

《宝塔教育》

2018年1月

 

魏延莉

浅谈数学教学在初中课堂上的应用

宝塔教育

2017年3月

 

 

 

 

 

 

 

二、课题研究设计报告

课题

界定

支撑

理论

本课题以中学语文学科教学为基础,根据部编版语文教材编写情况,发掘多学科融合现象在语文教材中的显现,探求生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

支撑理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奥苏贝尔的动机理论、阿基斯-多德森定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规律、万铄论、劳动力市场理论、筛选假设理论、人力资本理论、环境决定论、内外因交互论、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结构主义课程论、构建主义课程论、人本主义、环境决定论、主体教育、尝试教育、生本教育、情境教育等。

理论假设与研究目标(研究目标分解具体化)

理论假设:单科目教学具有综合内涵,语文课包罗万象,多学科教学融入其中,可进一步挖掘语文内涵,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水平,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

立德树人目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在教学实践中,可满足教师团队共同发展的需求,也可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学校具备多方面人才,为多学科融合教学提供了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研究目标分解:1、让语文课堂立体化,充分展现语文课程的综合性;2、文科教学与理科教学取长补短,在教学效果方面,互相助力;3、扩大语文课程视野,为语文课程立德树人目标奠定基础;4、发展语文课程教学的趣味性、知识性,增强语文课程的参与度;5、语文教学与巩固其它学科知识相结合,学生全科发展;6、学生认识事物的高度和深度获得提升,思维发展速度加快;7、学生的生活化能力获得提升,为终生发展打下基础;8、学生的审美鉴赏力由单学科角度转变为综合视野;9、助推语文学科下的文化传承与理解,培育优秀接班人。

研究内容设计(研究内容的分解与具体化,含子课题的设计)

1、 部编版中学语文教材的设计和特点;

2、 语文学科的学科性质;

3、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势和不足;

4、 2017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对初中语文教学的影响;

5、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实际课堂教学之间的矛盾;

6、 整理部编版初中语文课本中出现多学科知识的课文;

7、 分解各科知识,由相关负责人整理、拓展相关知识点;

8、 语文教师与相关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实践,记录现场情况,持续一个月;

9、 总结多学科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和产生的优势效果;

10、 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感受,听学生的建议,改进并继续进行教学实验,总结经验和方法;

11、 将语文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由单节语文课变为不同时间地点进行的多学科教学;

12、 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到要求学生主动进行多学科学习;

13、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开展多学科质疑活动;

14、 开展课内教学与校外生活实践相结合活动,学习芬兰“现象式”教学法思想;

15、 回归本真语文教学,多学科教学相辅助的思想上来。

16、 开展魅力语文课堂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展示,集思广益,为进一步推动课题发展而准备。

 

 

 

 

 

准备阶段

时  

过   

 

2019年5月-2019年8月

 

1、 收集部编版语文教材、教育学理论书籍、心理学书籍等;

2、 组织小组成员阅读相关的理论著作、为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3、组织召开课题组座谈会,小组成员谈感想,制定个人课题研究计划,统一思想认识;4、初步对课题组进行分工,确保人尽其用,公平公正;5、小组成员分头走访语文教师,了解当地语文教学情况,听取当地语文教师见解;6、发放问卷,分为教师问卷、学生问卷、家长问卷三类,进行数据统计分析;7、明确课题研究的目标学生,做好跟踪了解的准备;8、确定外出访谈、网络调查、资料整理等相关事项。

 

 

 

时  

过   

2019年9月-2020年8月

 

1、 课题组成员熟悉和掌握部编版语文教材的特点,为课题研究作准备;

2、 课题组成员大量研读理论著作,具有一定的理论认识,用理论指导课题研究;

3、 了解并学习最新的语文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新课标,反复琢磨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在大的指导思想下研究课题;

4、 走访当地语文教师,实地听课,实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了解当地语文教学实际情况,记录传统语文教学的优缺点;

5、 筛选语文教材中的多学科融合内容,作为样本,分发给小组成员,研究其内涵;

6、 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同一课不同安排,一堂传统课,一堂多学科融合课,选择多篇课文,连续实验五次,记录课程进行过程中的优缺点,存在的问题;

7、 就多学科融合课堂,在学生间展开问卷调查、谈心交流活动,记录问题;

8、 从问题出发,开展下一轮课堂实践,邀请专家进行听课评课。

9、 将多学科融合的语文课堂带到别的学校,对不同的学生进行试验教学,收集相关问题,听取当地老师建议;

10、 语文课堂拓展教学,语文课外加课,将涉及的其它学科内容进行拓展,扩大其它学科内容;

11、 翻转教学,在其它学科中寻找和语文有关的内容,开展以其它学科为主,语文知识为辅的课堂教学;

12、 继续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交流,了解学生对实验课堂的认识,记录问题,吸取经验;

13、 将多学科融合式的语文课堂般到现实生活中,从学校出发,进入真实的生活,预计一周完成一课,要求涉及到的其它学科也由课内搬到课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4、 请学生设计多学科融合语文课堂,并且自己组织教学,谈出自己的感受,为课题组成员提建议;

15、 吸引家长参与到多学科教学中,同样谈感受,提建议,实现家校共管模式。

16、 课题组成员,总结归纳课堂实践过程中发现的教学方法,总结出现的问题,共同分析,解决部分难题,不能解决的留给后续研究。

 

 

 

 

 

总结阶段

时  

过    

 

 

2020年8月-2020年9月

 

 

 

    1、注意研究进度、检查研究实效、完善过程性资料;

    2、总结出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学科融合教学策略,将其整理汇编,为今后教育工作者提供参照;

3、整理总结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资料档案,系统总结理论研究成果和教学实践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三、课题研究论证报告

 

 

课题提出的背

景与所要解决

的主要问  

 

背景: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积极回应。十九大精神指出,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学要肩负起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语文学科四个核心素养,对语文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下的语文课堂以传统的单学科教学为主,不足以满足时代对人综合能力的要求,不能实现国家大政方针对教学的要求,语文课堂实际教学效果与课标要求的效果相差较大。

主要解决的问题:

1、学生思路单一、课堂按部就班;

2、单科目教学,鲜明的科目界限,导致学生视野狭小;

课题研究的实

践意义与理论

价  

3、 语文课堂的生动性、知识性难以得到拓展;

4、 语文课堂受限较多,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5、 学生的应试能力高于生活能力,语文实践能力一般;

6、 多学科融合教学的优势在实际教学中有口号,无实际行动。

 

 

 

完成课题的可行  

分  

1、 部编版教材设计的优势,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天然场地;

2、 课题主持人与课题组二位成员均为一线语文教师,经验丰富;

3、 课题组成员多为一线骨干教师,专业基础扎实;

4、 学校支持课题组研究,为课题组安排了活动时间和活动场地;

5、 学生渴望新型课堂出现,已在课题研究前提出了要求;

6、 课题组由各个学科老师组成,组内即可解决融合上课问题,如需要其它科目的老师,可以在校内随时找到合适人选。

研究方法设计(对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进行某一方法的具体设计)

本课题主要采用以下方法进行研究:

1、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在教育学、社会学等领域获得理论性学习资料,熟知语文课程性质、课堂教学理论、多学科融合科学指导等,为课题研究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2、 调查法。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我市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实况、了解语文教学在城市中学和农村中学的不同表现。以电话访谈、家庭走访、线上线下问卷调查、实地观课等方式,对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形成规律性认识。

3、 观察法。选定观察对象,包括老师和学生。观察老师在不同阶段,不同方式授课下的心理反应、专业成长、授课效果等,观察学生在传统课堂中的表现和在多学科融合的新型课堂中的表现。

4、 实验法。选定我校7-9年级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实验研究。一是选取几位老师共同授课,记录传统课堂效果。二是设计特定的多学科融合教学活动,让研究对象在一定的控制下活动,记录课前、课中、课后学生的变化。三是实验以不干涉正常教学为准,追求综合实践与本真语文课教学法。

5、 定性分析法。通过课题组成员不断的调查、探索、诊断等工作的推进,摸清多学科融合语文课堂的具体情况,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以及抽象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各种材料进行深度加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认识事物的本质规律。

6、 个案研究法。选定特定对象,对特定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案分析,追踪调查。一是了解研究对象自幼对语文学习的感受和建议;二是多学科融合后,学生的自我感受;三是将语文教师的课程设置、教学出发点、课堂反应等进行个案研究。

7、 行为研究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多学科教学,观察学生的行为方式,包括思想态度,语言运用、为人处世、价值观、审美鉴赏等方面产生的变化。

8、 描述性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对已有的语文课教学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小组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定向地描述现象、提出问题、揭示弊端、介绍经验,形成实验报告。

 

 

 

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证措   

1、 学校高度重视,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组织严密,形成极强的向心力,教务处通过公开课、赛教、多媒体平台宣传等方式,为课题研究提供便利;

2、 强有力的资源保障,学校为课题组提供理、化、生实验室、地理教室、、音乐舞蹈室、多媒体会议室等,学校与邻居学校借用录播室等;

3、 课题研究者均为有经验的一线教师,他们是学校的管理者、德育工作者、教务工作者、班主任等,在教育学、课堂教学、心理学等方面,发表过相关论文或做过相关的课题。

4、 学校选择了时间充足的课题研究者,本年度主要目标在课题研究方面,有能力、有动力、有精力完成本课题。

 

 

 

 

 

 

预 期

研 究

成 果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语文课与多学科组合形式

2019年11月

语文课与多学科融合的教学方法

2020年5月

多学科融合能力提升策略

2020年8月

四、评审意见

 

 

课题

主持

人所

在单

位意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县区

教育

科研

部门

评审

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市教

育科

研部

门评

审意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年   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