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半日活动准备中前期的思考: 我作为一名老教师,当得知幼儿园本周将开展教师半日活动展示的要求后,我便依据幼儿园的半日活动规范要求,结合本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情况,认真按照半日活动的安排,积极地做好各种半日活动配班在主班开课前的准备工作,由于,本班级的半日活动是第一个班级开展的,为使本班的半日活动能够更加的科学有效,也为了给其它班级开展半日活动作好榜样作用,在本次半日活动做为主班配班,我们在半日活动安排中始终考虑到要让“幼儿在活动中只要“跳一跳”就能摘到的孩子们所需要的果子”,这样是符合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我们始终从班级幼儿的实际、实际水平和兴趣情况出发,在照顾全体幼儿的同时,也要及时的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那么,我们中一班的半日活动的一切设想也是出自这样的理念而考虑的。
二、半日活动过程中反思:
在周三上午,我们中一班按照半日活动计划顺利地开展了半日活动的展示,总体来说整个半日活动过程还是比较流畅和顺利的,对于在钱老师绘本活动中互动一环节,幼儿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反应,钱老师也都能够及时、有效地作出回应。特别是,我们班级的孩子音乐基础比较好,孩子们对音乐的感受很敏锐,因此我们在设计这样的绘本中,我们考虑到绘本其实也可以在一些活动中进行延伸变化的设计活动,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重点的让孩子不断的观察熊、负鼠的表情来感受人物内心的感受。通过音乐游戏的形式介入到活动中来,让孩子通过愉快、轻松的形式去体会、游戏人物中的一些情景。比如:我们的活动中师幼的互动很显现我们班级的音乐特色、班级常规有序。课间活动丰富多彩,传统的游戏和自制的游戏融合,使得孩子们课间活动比较安静。作为配班的我,在各环节配合上也能衔接的很自然。在各环节中幼儿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非常高涨。
但是,在看到优点的同时,作为配班的我,也发现存在的不足和缺点,如:在线描画活动《山塘街》的导入环节中,老师在讲解的时间有些多了,有几个问题提问的有些大使得孩子们响应的不多,只有个别孩子能理解这样的问题的抛出。因此,活动中使得活动气氛不是很活跃。其次,由于是在室内进行活动,在户外体育活动的环节中,对于幼儿的活动量、技能技巧的提高、活动器械的投放和活动场地安排等,考虑的还不够细致。
三、半日活动的再思考与提升:
新《纲要》中指出:“教育内容、要求能否兼顾群体需要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幼儿都能得到发展,都有成功感。”在组织教学活动时,我认为只有“从孩子的需要入手”,才能把“孩子是活动的主体”这句话落实到实处。从本班的半日活动展示中,作为配班我们钱老师还是能抓住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和动手能力的发展,在教学的重难点的突破上,很是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美术特长和班级音乐特色的优势和这几年来的美术教学经验,以形象直观的视频,帮助幼儿掌握线描画中的线条的方法。整个活动钱老师始终以自己的情感、语言眼神等提示和感染幼儿,让幼儿在整个半日活动中“玩中学、学中玩”。教学的形式很多样也很符合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和现有水平,让幼儿说一说、玩一玩,画一画中,使幼儿的情感、兴趣得到了满足,只有那些“跳一跳能够到”的内容,才能引起幼儿的注意,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半日活动显的更加的有效。
四:亮点多:作为中班,我们班级在半日活动中,自主性游戏是我们班级的亮点,孩子们在联合游戏中发展的很不错,特别是我们的茶馆和幼儿园、建构区的发展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游戏中孩子们的语言、交往和游戏的规则意识还是很有特色的,他们愿意交往也愿意去联合着合作游戏。作为配班我在游戏中的指导中也是很全面的,纵观游戏区,孩子们游戏中有一点需要进行反思的就是游戏中的持久性需要加强,遇到困难要进行及时应变和解决的能力。
五、在保教保育方面的思考
在早点和午餐方面我们班级孩子们吃的量是比较多的,特别是在早餐上我们平时的多出来的牛奶我们都是鼓励孩子们吃掉的,早餐的用量都是全部用完的。午餐,孩子们进餐速度还是很快的,量也很大,没有倒菜的现象。只是作为配班,我们呀发现,在消毒擦桌子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消毒毛巾需要再拧干一些,使得桌面保持不湿漉漉,在洗手过程中还是有个别孩子的手摸了桌子,餐具有掉落地下的现象,包括抹布掉落后应该及时的重新换一块,这样的保育、卫生细节方面我们需要继续改进和调整。在课间,我们始终关注幼儿的饮水情况的。针对秋天这个季节特征鼓励幼儿多喝水;在开展户外活动中,我们配班和保育员一起合作的时刻提醒幼儿脱掉外套,冷了我们及时回提醒幼儿穿好衣服等等。
总之,一个成功的半日活动,离不开教师对每个环节精心的设计与考虑,作为教师平时还是需要多善于观察、多思考、多去了解幼儿,时刻做一个有心人,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和行为规范。一个孩子就像一把锁,只有教师能用爱心、细心、恒心去认认真寻找,一定会找到开启这把锁的钥匙。实践证明,教师只有将新《纲要》的精神切实地贯彻到自己的实践工作当中去,真正地尊重幼儿的发展,注重教学的过程,才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