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读书笔记3
(2022-08-26 11:01:00)6、(3)资本有机构成
资本积累不但是社会财富占有两极分化的原因,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失业现象产生的根源。随着资本积累而产生的失业是由资本主义追逐剩余价值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所导致的。资本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的资本,从自然形式上看,总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构成的。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存在一定的比例,这种由生产的技术水平所决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式上看,资本可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这两部分资本价值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
一般说来,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资本的价值构成,技术构成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价值构成的相应变化,而价值构成的变化通常反映着技术构成的变化。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决定并反映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通常用c:v
来表示。
(4)相对过剩人口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资本有机构成呈现不断提高趋势,这是由资本无限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决定的。资本家通过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扩大生产规模,使资本有机构成不断提高。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可变资本相对量减少,资本对劳动力的需求日益相对地减少,结果就不可避免地造成大批工人失业,形成相对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就是劳动力供给超过了资本对它的需求形成的过剩人口。相对过剩人口有三种形式:流动的过剩人口、潜伏的过剩人口、停滞的过剩人口。经常性的庞大失业人口的存在,是资本主义痼疾。
7、8.资本的循环周转与再生产
(1)资本循环及其职能形式,产业资本正常循环的条件
资本作为一种自行增殖的价值,不仅在生产过程内运动,而且也在流通过程内运动。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流通过程时,首先详尽地分析了个别资本的运动,即资本的循环和周转过程,揭了资本循环周转的规律。
资本循环是资本从一种形式出发,经过一系列形式的变化,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要经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联系的是资本依次执行三种不同职能。第一个阶段是购买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货币资本的职能;第二个阶段是生产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生产资本的职能;第三个阶段是售卖阶段,产业资本执行的是商品资本的职能。
产业资本运动的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空间上同时并存,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必须按照一定比例同时并存于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种形式中。二是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必须在时间上继起,也就是说,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必须保持时间上的依次连续性。产业资本的连续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也是它的所有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8、一、二战后资本主义变化的新特点
(一)新变化的表现
1、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新变化
原本资本家个人占有生产资料随着社会化生产发展变为股份公司联合占有使用,出现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占据主导地位,体现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
股份公司法人资本所有权凭借集中化的控股权参与公司治理,监督管理阶层的经营行为,其性质是垄断资本的集体所有制,体现新型资本剥削关系。
2、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新变化
资本主义初期工人劳动形式上隶属于资本,机器大工业使工人劳动实际上隶属于资本。
科技革命进步和生产力发展使资本采取新变化:
(1)职工参与企业管理;(2)实行终身雇佣制;(3)职工持股参与利润分配;(4)推行社会福利制度等。使工人阶级生活状况有较大改善。
3、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新变化
一是拥有资本所有权的资本家不直接经营企业成为食利者;二是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三是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
4、经济调节机制的新变化
二战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和维护竞争秩序发挥重要作用,使经济危机形态发生变化
5、政治制度的新变化
一是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集中政府首脑;二是政治制度多元趋势使公民的权利有所扩大;三是用加强法制建设来协调社会利益集团间矛盾;四是改良主义政党的影响力日益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