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地区现存最早汉代壁画《四神云气图》

标签:
商丘汉代《四神云气图》历史河南博物院 |
分类: 永城篇 |
《四神云气图》壁画创作于西汉早期,1987年出土于河南省商丘地区永城芒砀山梁国王陵区柿园墓。壁画长5.14米,宽3.27米,面积16.8平方米。填补了我国西汉时期壁画的空白,比敦煌壁画要早600多年,被誉为“敦煌之前的敦煌”、“敦煌外之敦煌”。
壁画正中一条青龙在天,体态矫健,逶迤磅礴;青龙之足,酷似人脚;前两足,一足踏云气,一足踏翼翅;后两足,一足接朱雀之尾,一足长出花朵(
该花朵及下文花朵,学者皆释为荷花);龙尾,再生长茎花朵。青龙之上,有攀龙朱雀(凤凰)。它嘴衔龙的鹿形之角,胫生花朵,尾接祥云而又生花朵。此,构建而成“龙飞凤舞”,共游天际的画面主题。
青龙之下,是一白虎。它仰首张口,做攀援状,欲吞灵芝,欲“攀龙附凤”;其脚踏云气,跃起飞腾,似欲与龙凤,同走天穹。怪兽(有学者释为玄武)在龙嘴之前,它被弯曲、有力的龙舌一钩而起,龙舌与怪兽躯体盘旋数道弯儿,龙与怪兽似在打闹嬉戏。
青龙、朱雀、白虎、怪兽四神,同在云气勾勒的颇富装饰感的“画框”(上部是开放的)中,遨游云天;相伴它们的,是祥云、荷花、灵芝等。在这儿,云气、荷花、灵芝,充当的是四神升仙媒介。云气构成的开放式“画框”之外,还有一个装饰感更强的封闭式“画框”。该“画框”绶带穿璧,璧似铜钱,但非“孔方”;其圆形孔道,似为“天门”,预示着墓主人登临仙界,须先穿过玉璧之孔道。
《四神云气图》气势恢弘,绘画手法细腻,线条飘逸,内容上透射出王者的霸气和随意。不但是中国目前所见“时代最早、画面最大、级别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墓葬壁画珍品,更是一部承载西汉初年中国神仙思想的壮丽史诗。
1992年,《四神云气图》由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的专家通过科技手段对壁画进行原样切割移至河南博物院,复原后被河南博物院永久收藏,列入“中华文明之光”布展,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之一。
后一篇:商丘出土的西汉金缕玉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