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
第十八章
原文: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
译文:
大道被废弃之后,才有所谓的仁义;智巧聪明出现,才有严重的虚伪;家人之间失和,才有所谓的孝慈;国家陷于混乱,才有所谓的忠臣。
管理解释:
老子认为仁义、智慧、孝慈和忠臣在正常社会中本不应该出现的,出现了一定是社会出现了顽疾。同时老子也流露了深刻辩证法即智慧与虚伪、家庭失和与孝慈、混乱与忠臣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由于环境的改变事物本身的性质也有可能发生质的改变。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环境的改变也是试金石,能够快速辨别出忠奸、智伪。
作为高级领导者要深知企业运转所倡导的价值观以及行为规则的本质精神。当本质精神缺失,为了强化正常运转,才制定了所谓的各种各样的标准。有了标准才有了所谓的仁义、聪慧的程度,当有了仁义也就有了不仁义,人们为了“仁义”也就出现了很多的假仁义;有了聪慧,也就有了愚笨。为了达到仁义的标准聪慧的标准而造假者比比皆是。由此这就出现了非仁义,也出现了虚伪。比如人力管理过程中我们提倡仁义、聪慧之行为,于是乎就制定很多关键绩效指标也就是KPI,而且指标不断细化,繁多之极。这样为了完成任务指标,大家往往这时更多地关注是KPI而忘记了本质精神的重要性。这是舍本啄末,真正高极领导者并不是制定那么多那么细的考核指标,最大成者是少制定或不制定绩效指标,最终的景象应该是无指标但大家都知道应该怎么做,也都乐意去那么做。
“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出现孝子慈善之人一定是好事吗?如果家庭和睦,其乐融融,根本就看不出谁不孝顺,大家争着做贡献。如果家庭孝慈氛围破坏了,兄弟起纷争了,那就看出谁不孝道,谁孝道了。国家也是这样,一旦大肆宣扬某些忠臣良将之时就是国家混乱之日。实际上高级领导者应该警觉这是上层建筑出了问题,从公司上面来讲是应该从我们公司的治理结构、激励系统等方面仔细思考,国家层面上就要从整个民族上层建筑进行深入思考是否要进行必要的大变革。
当然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双刃剑,既有有利部分也有不利部分。应该紧紧抓住时机,特别是在环境突变时(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更要及时行动。
比如在运作纷繁复杂过程中,混乱情景也是试金石,也是很好的甄选的过程,恰恰在关键时刻才能看出谁是金子,谁是沙子。同时由乱到治过程中也要紧紧遵循“火炉效应”
管理学当中对火炉效应的解释是当有人违反了组织原则以及规章制度时就要利用火炉效应的警告性、严肃性、及时性和公平原则进行处罚。(1)
火炉是热的,或烫伤人的---警告性原则:管理者要经常对下属进行劝导、警告、训诫,让其清楚了解触犯规章制度的处罚结果。(2)
当你接触火炉时肯定会被灼伤—严肃性原则:只要触犯规则及规章制度一定会受到处罚。(3)
当你碰到火炉时,会立即得到灼伤—处罚及时性原则:不论是谁犯了错误,惩罚都要及时快速,及时改正不足。不能久拖不决,拖到最后再处罚效果极差。(4)
不管是谁碰到火炉都会灼伤—公平性原则;不管惩罚的对象背景有多大、历史功绩有多高,资历如何老都要一事同仁,惩罚到位。我们传统文化的“刑不上大夫”原则在现代管理中是糟糕的处理手段。
作为高级领导者应遵从道义,遵从自然规律,抛弃细枝末节,放弃标准高于一切的观念,从动态变迁中发掘先机,让一切归于自然的运转节奏,你仅仅是旁边的欣赏者、监督者、引导者、督促者而已。
怀着布道的心境,弃掉夏花之绚烂,舍弃我熙攘之藩篱,兼历史长河中果实之厚重,蓄现代管理之精髓,让我们一起拉开《道德经》与领导力的大幕,去缓缓地拥抱体验我们那个躁动的心灵,去踏上我们找寻自己的漫漫征程。
请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帐号:bestleadership
版权声明:本博客日志图文均属中央财经大学李永壮博士版权所有,未经许可,禁止任何网站、媒体或个人转载、链接、转贴、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下载使用。约稿、媒体采用或商业用途请用以下方式联系:
Email:liyongzhuang507@163.com bestleadership@163.com
QQ: 582951061
微信:Liyongzhuang_strong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