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能、狂言、歌舞伎、人形净琉璃,日本传统四大戏

(2017-03-23 11:29:46)
标签:

杂谈

​​

​“艺能”本来是中国词,传到日本后含义多起来,近年被我们拿回来,例如“艺能人”,好像专门指日本的以及韩国的演艺圈人士。“传统艺能”,指的是古已有之的艺术和技能,从诗歌到工艺,物质的、非物质的,包罗万象。大都来自中国及朝鲜半岛,加以改造,就成了日本的。不大有明治维新以后受西方文化影响的现代性,年轻人不那么亲近,常用来向外国人说明何谓日本文化。传统艺能当中的“演剧”:能、狂言、歌舞伎、人形净琉璃,被称作四大古典戏剧,各具特色,均列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能”与“狂言”合称“能乐”,是日本代表性艺术,甚至说日本菜就是生鱼片,说日本戏就是能乐。本来叫“猿乐”,源头是奈良时代(710-784,京城在奈良,即平城京)从中国传来的散乐。这是民间文艺,包括曲艺、杂耍、歌舞等,还摹仿猴子的动作,夸张而滑稽。逗人发笑的摹仿逐渐地一枝独大,平安时代(794-1192,京城在平安京,即京都)干脆叫“猿乐”。有人说“猿”与“散”发音相近而替代,也有人说像猴子一样在神前献舞叫“神乐”,去掉示字旁,变为“申乐”,申猴酉鸡,再变为猿乐。明治维新后大搞文明开化,嫌猴子不好听,改口叫能乐,却到底闹不清“能”为何叫它“能”。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33/64/2196/142811253.jpg

镰仓时代(1185前后-1333,执掌国柄的幕府在镰仓)中期猿乐在佛寺神社的庇护下形成“座”,即剧团及剧场。从这时起,猿乐分成能和狂言,相辅相成地发展,现今已经是完全不同的剧种,如果说能是用面具装扮的典雅的正剧,狂言就是以素面的庶民为主人公的滑稽戏,但仍然同台演出。室町时代(1392-1573,幕府在平安京的室町;自1467年的后期亦称战国时代)各座竞艺,“大和猿乐四座”之一结崎座班主观世弥技艺超群,大得人气。带着十二岁的儿子世阿弥向明朝封之为日本国王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满献艺,从此与武士阶层结缘。世阿弥(约1363-约1443)把以模仿为主的猿乐改造为以幽玄为理想、以歌舞为主体的艺术,后世基本上因袭他确立的样式,几无变化。世阿弥有二十多部著作传世,其中《风姿花传》奠定能艺术论。此书本来是家业宝典,秘不外传,1927年被岩波书店刊行于世。传统艺能大都是口传身授,子承父业或师徒相传,其价值在于保守,不在于创新。

战国时代幕府失势,四座流散各地,得到诸侯的保护和扶植,能文化普及全国。将领在阵前也要演几下,以示威严而冷静。16世纪末叶统一了日本的丰臣秀吉更好能,举办“演出节”,三天里亲自演出了十六齣。他还把散在各地的猿乐座编入大和四座,即观世(结崎)、宝生、金春、金刚,加以掌控,政权就有了附属文化。能舞台成型,服装愈发华丽,迄今使用的面具样式也大致出齐。江户幕府(1600-1867,德川家康在江户开设幕府,史称江户时代)将四座从大阪迁移到脚下,主要为幕府典礼服务,表演越来越庄重。江户时代的社会是武士社会,艺人被赐予武士身分,就好像国营单位拿工资。剧目按主题及角色类型分作神、男、女、狂、鬼五种,规定一天从早到晚按顺序演五齣,颇费气力和体力。四座之外又许可多喜流,这四座一流就是当今能乐协会的前身。武士本来是武装的农民,德川幕府引进朱子学,规定为武士必修课,并借助能乐、汉诗等文学艺术修养他们的审美。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38/64/2196/142811258.jpg

能的主角戴面具,脸符号化,喜怒哀乐全是它。不戴面具也不做任何表情。能面基本有六十来种,现在多到二百几十种。面具小一圈,扣在脸上露出下巴颏,长在了脸上一般,下巴的蠕动令人紧张。若看不出幽玄之美,那就够幽森的。舞台动作几乎是几何学的,迟缓得近乎懒梳妆。身体像僵尸一样挺然,脚下滑步,万般无奈地伸伸胳膊,基本与台面平行则止,舞而不踊(日本艺能的舞是横向动作,强调静,表现肃穆,而踊是纵向动作,富有生气),看出门道的便说是造型柔和、宁静、典丽。仿佛死在眼前也不动摇,这种形式美令武士着迷,从中看出武士之魂。中国人被招待,大咧咧坐在前排,过一会儿那里就一片白地。

江户年间大约有二百多个剧目定型,多取材于《源氏物语》《平家物语》《雨月物语》等古典文学,现今也常演不衰。明治(元年为1868年)以后创作的剧目叫“新作能”,据专家调查,1904年至2004年一百年间演出过三百多齣。有取材于近现代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乃至漫画的,例如2006年上演的《红天女》,但多数取材于时事或事件,例如2005年上演的《原子弹爆炸祭》。三岛由纪夫曾改编八个能“谣曲”(脚本),对于能走向世界颇有贡献,但这些作品只能算作“现代戏”。濑户内寂听的短篇小说《黑发》是取自《源氏物语》的故事新编,据之改编的《梦浮桥》2000年以来已上演十几场,有待于舞台上反复打磨,庶几能成为保留剧目。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