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汉字本家的困惑:日本人是恋旧还是恋情?

(2017-02-28 11:01:24)
标签:

杂谈

日本前卫艺术家,87岁的草间弥生生涯最大个展“我永远的灵魂”,已于2月22日在东京六本木的国立新美术馆拉开序幕。东京的山手线车厢内,主要大街的广告牌上,早早张贴了个展的海报。海报上醒目的“草間彌生”四个大字中的“彌”字,引起了笔者的注意。为什么要用旧体的“彌”而不用表记日本历史“弥生时代”的“弥”?显然,拿“彌→弥/弥→彌”作视觉对比的话,更具张力,更具前卫的不应该是“弥”而应该是“彌”字吧。看来草间也是玩弄汉字的高手。

从这个视角出发我们会有趣的发现,著名的政治家叫小沢一郎,著名的指挥家叫小澤征爾。一个“沢”字,一个“澤”字,虽然读音相同,但“小澤”更中国化,“小沢”更日本化则是不争的事实。著名的女演员叫萬田久子。“万”与“萬”有云泥之差。张嘴可以喊“万歳”,但名字要起“萬”字体。著名的播音员叫櫻井良子。之所以不用新体“桜”,就在于旧体“櫻”有二个宝貝的“貝”,女人更喜欢。著名的作曲家叫團伊玖磨。如果有人将他的姓名写成団伊玖磨,他就生气。为什么生气?他说旧体“團”字里面是个“傅”字旁,他喜欢这个字而不喜欢“団”字里面的“寸”字。著名的作家叫内田百閒。一个“閒”字一个“間”字,差异在于“月”与“日”。看来内田喜月不喜日是肯定的。日本推理女作家高村薰,在1990年获直木奖。几年后她将自己的“高”字改成“髙”字。但一般日语打字机又打不出这个旧体“髙”字,因此她又改回“高”字,一时成了文坛话题。倖田來未是日本著名歌手。她故意不用略字的“来”而用旧体的“來”来命名,使得这个本来已经被日本人忘记的“來”字,一下人气十足。而且这个“來”与“未”搭配,使得原本“未来”的语顺被颠倒成“來未”,则更显意味。于是日本人纷纷仿效,冒出不少山本來未,森山來未等。用“人”字对称左右的“來”字,有人上人之感,显然是这个字人气的主因。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231/122/2189/142371066.jpg

当我们抱着简与繁的汉字意识,走在新宿的街头,你就会发现“紀伊國屋”“英國屋”等商店名的表记。用旧体字的“國”而不用当用汉字里的“国”,表明店主在恋旧的同时,也想高扬一把历史感和高级感。这里,汉字的“國”又成了营销的手段。你说奇妙不?原本是“螢”字。如类似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经典歌曲,日本在明治时代则表记为《螢の光》。但这个“螢”字被 1981年的常用汉字表收编的时候,与“栄”“営”一样,简化成了“蛍”字。但现在的日本人在表记“ホタル”(萤火虫)的时候,还是喜欢用“螢”字。虽然日常生活中的“蛍光灯”不可更改地用了“蛍”字,但二个“火”的“螢”,在暗黑中发光发亮,倒也是萤火虫形象的再现,故日本人喜欢之。“龍”也是在日本的常用汉字表里简化成了“竜”字,但“龍”字人气不衰。特别是用在人名和店名上更是如此。如作家村上龍。如坐落在港区六本木上的米琪林三星店“龍吟”。还有“鳥龍茶”。日本人没有舍“龍”取“竜”表记“鳥竜茶”,这一方面固然显现出日本人对中国汉字的尊重,另一方面“龍”字本身也表现出图腾般的幻想感觉,令日本人喜欢。从这点看显然“龍”比“竜”更人文。虽然现在日语汉字组合如“恐竜”“竜巻”“竜田揚げ”等多用“竜”字而不用“龍”字,但记忆层里的“龍”字形象,则难以挥发。

同理,旧体字的“櫻”也深受日本女子大学生的欢迎。比起略字“桜”,“櫻”更具淑女形象。当然电影《櫻の園》在1990年的上映,也助推了这种优雅。“横浜”是现在日语的城市表记,但“横濱”的过去式,令日本人想起战前横滨港的异国情调。所以在横浜·元町商店街,还能经常看到“横濱”的浪漫。“大坂”,大阪人嫌“土”字旁太土气,便改成现在的“大阪”表记。日本的电视台曾经做过调查,发现电视“哲学”讲座,如果将“哲学”写成“哲學”,报名的人数就大不一样。大学招生,如果将“大学”表记“大學”,报名的人数也会增加。看来,笔画多,有的时候还真能撩拨人的繁杂的心绪。对人的“おもう”, 只能表记成二种带汉字的组合。如“思う/“想う”。前者是表内字,后者是表外字。但“思”与“想”,日本人将其分离使用。所以笛卡尔的哲学名句“我思故我在”,日语的公认翻译是“我思う故に我在り”(われおもう/ゆえにわれあり)。用的是“思”而不是“想”。东京都墨田区两国有座大相扑的国技馆。相扑的最高级别是“横綱”(よこつな)。但在国技馆的边上有一条“横網”的小道名。很多人都以为这也读“よこつな”。但是错了。读“よこあみ”。再仔细看,一个“綱”字,一个“網”字,綱→網与網→綱,还是有异的。显然,旧体字有一种使用时的“穿鑿”万物之感,用来表示一些特殊的情感似乎是恰到好处。这如女演员大塚爱在2006年主演《恋愛寫真》,电影名中的“愛”与“寫”都用了旧体字,感觉上就与《恋爱写真》不一样。从源头上看,日本的旧体字大都是借用《康熙字典》体为主的表记。用中国人大清王朝的《康熙字典》,表现代日本人的情感。说明情感这东西,即便过去了百年千年,它在底部的某种不变性或恒定性,实在令人惊讶不已。这如同恋情一般,千年前的恋情与千年后的恋情,还不就是《源氏物语》的昨天与今天?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