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传统城市社会里,男人无疑是公共空间的主人。在20世纪初,随着社会改革的推行、欧风美雨的洗礼,人们对妇女在公共场所的行为,越来越持开放的态度。
但是经常不是按我们想当然的路径发展的。在20世纪初的成都,恰恰是社会改良者,对妇女的公共行为持最严厉的批评,这些批评反映了改良者对妇女、妇女的公众形象和大众文化的看法。
在精英的笔下妇女的公共形象经常是消极的。傅崇矩所编的《成都通览》中收有关于成都妇女的民谣:“一哭,二饿,三睡觉,四吞洋烟,五上吊”。
http://img1.gtimg.com/microblog/pics/hv1/253/25/2177/141566053.jpg
傅崇矩认为,百分之九十的成都妇女喜欢看戏,百分之八十的妇女喜欢打麻将,百分之七十的妇女喜欢逛庙。对社会改革者来说,所有这些行为都是“陋习”,应该加以革除。
http://img1.gtimg.com/microblog/pics/hv1/254/25/2177/141566054.jpg
新旧的转变首先在妇女的服装选择上反映出来。例如,有的服装就展现了刻意引人注目的、独特的个性意识。一名日本人惊奇地看到一些妇女穿着洋装,留着短发。
当地报纸经常发表文章和诗歌来描述妇女们怎样穿着高领长袍、红鞋子,精心收拾她们的发型,与女伴手拉手一起在街头行走。
总的说来,妇女的风格比以前更为开放和丰富多彩。那些喜欢穿着流行时装的女子当时叫作“摩登女郎”。民间画家俞子丹20年代创作的一副画便描绘了这样一个女孩,她穿着一套流行服装,留着“最新式的”又短又卷的发型,在一辆人力车上挥舞着鲜花。
http://img1.gtimg.com/microblog/pics/hv1/0/26/2177/141566055.jpg
晚清的成都,由于妓女们经常引领时尚潮流。因此“正派”但穿着时尚的女子往往会被误认为妓女。据一则新闻报道,三位游劝业场的女子便被怀疑是妓女,引得一大群人围观,最后警察不得不叫来轿子把她们送回家。
除了服装以外,妇女另外两个非常突出的时尚之处就是头和脚。尽管有很多妇女缠了脚,但当时由于改良人士的宣传,“天足”成为一种新趋势,享受不缠足自由的女学生开始对其它妇女产生影响,正如一首竹枝词所描述的:“女生三五结香俦,天足徜徉极自由。”
妇女在她们的发型上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短发变得流行起来。一位观察者指出,“社会年来大不同,女郎剪发遍城中”。但短发也引起一些精英的不满,对此大加谴责和讥讽。《通俗画报》1912年发表一幅漫画,题目是“公母人(社会百怪之六)”。这幅画嘲笑了留短发的“新潮”妇女。题画写道:“不男不女,或梳留海头发,或穿缘边衫裤。在前清已经禁过,在民国岂可优容?或曰其为人也,像姑;或曰其于物也,为子母牛。”这里“像姑”也可以写为”相姑”,是指男同性恋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