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枕草子到村上春树

(2016-11-20 15:55:36)
标签:

杂谈

​中国的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二了,但好像文学还没大走出国门,反而外国的文学进来得更加汹涌。说到日本,常说它经济发展停滞二十多年,但我们不仅爱看它的漫画,也爱读它的小说,例如村上春树、东野圭吾。

日本小说的确不得了,他们说《源氏物语》是世界上第一部长篇小说,至少已问世一千零八年。近代以来学西方,到了现代就有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先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对村上春树获奖的猜测也连年不断。听说某中国作家说,像莫言那样的作家中国有好多个,日本人也同样说这话。日本有很多好作家。

日本人全盘接受了西方的观念和审美以后,随笔被等而下之,但我还是爱读随笔。日本文学的传统在随笔,随笔有真正的日本味儿。就日本来说,随笔是文学的神髓。读日本小说会觉得跟我们的小说不一样,别有风味,原因之一即在于随笔性。例如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很有随笔味,永井荷风的小说《雨潇潇》《墨东绮谭》可以当随笔读。村上春树的小说也带有随笔式的叙述腔调。

散文,我们用这个词有两层意思。一是与韵文相对而言。日本的史书《古事记》《日本书纪》、小说《源氏物语》、随笔《枕草子》就属于这种广义的散文。好像中国自古诗与文齐头并进,但是在欧洲,韵文发达早,到了18世纪散文才终于可以跟韵文比肩,19世纪以后散文的两大样式是小说和随笔。这个随笔,我们也叫作散文,这就是散文的第二个意思,狭义的散文,不仅相对于诗歌、戏曲,也相对于小说而言。日本不用狭义的散文,他们就叫作“随笔”。

http://img1.gtimg.com/cul/pics/hv1/250/154/2157/140298445.jpg

明治维新,日本人觉得自己就只有不文明的野蛮与不开化的落后,唯西方马首是瞻。按照西方文学的表现样式把日本文学整理、分类,基本是削足适履。譬如《源氏物语》就成了世界第一部长篇小说,但读一下就知道,虽然有鼻子有眼,但不是高鼻子碧眼,黄头发也是硬给它染上的。倘若有文化自信,还是叫“物语”为好。近代以后讲文学以小说为中心,不是根据日本的文学作品写日本文学史,而是套用西方观念编造文学史。

我们爱旧瓶装新酒,显得自己的文化很有点汉化或者同化的能力,散文一词,近代以后纳入了西方的概念,又用来说古代散文,自不免暧昧。日本在1930年代把法语的随笔(essai)一词译作“小论文”,或者把评论全般叫随笔。

不消说,随笔和论文不是一回事,论文是理智的抽象产物,随笔是以主观的体验、生活感情为主的文学。也有人就译作随笔,但日本的随笔写花鸟风月的自然,或者日常生活的身边记事、人生观照,好像说闲话,而西方的随笔本质上有哲学的、思想的根据。

结果,日本人善于取巧,干脆不翻译,直接把西方词语拿过来,叫エッセイ。凭日本人的模仿本事,越写越像西方的“エッセイ”,真的不好再叫日本的“随笔”了。如今这个外来语通用无阻,说两个汉字很有点老气。随笔、エッセイ的叫法具有时代感,这是日本使用外来语的奥妙之处。

随笔一词源于中国。南宋洪迈《容斋随笔》最古老,基本是读书笔记。洪迈在卷首写道:“余老去习懒,读书不多,意之所之,随即纪录,因其先后,无复全次,故目之曰随笔。”这始终是随笔的基本定义,读书随笔也一向是随笔的大宗。

日本文献上最初使用“随笔”二字的是一条兼良的《东斋随笔》,他是15世纪的人,此书是摘录。江户时代日本人对随笔有了自觉,沿着历史往上找,发现《枕草子》。中国随笔与日本随笔同样地注重具体的知识,注重个别性,注重片断,而西方随笔注重抽象的思想、注重普遍性、注重全体,但无论东西,随笔的本质必须是个人的、人格的。

点击此处,阅读全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